[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2040.1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1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苑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麦哈勃冶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B28B7/16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构件 加压 膨胀 式成孔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成孔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
背景技术
建筑领域制造的预制构件有许多存在孔的结构。制作预制构件时,对于孔的形成一般是采用金属材料做孔模,当混凝土凝固至一定强度时,需人工旋转或抽动孔模,使孔模与混凝土形成脱离关系,便于顺利脱模,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更高时,再将孔模抽出。这种成孔方式的不足在于:制作预制件过程中需要人工逐个旋转或抽动模具,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工人劳动强度大,并且生产效率低下;对于预制材料的凝固程度需要有准确掌握,稍有掌握不准时,易对凝固材料产生损伤,使孔的质量较难保证,如人工操作不及时,还会出现模具无法脱模的情况。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多个方案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些已公开的方法虽然具有某些优点,但结构复杂,操作复杂,仍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至今未能应用在工业化生产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构件自加压膨胀式成孔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硬质壳体,硬质壳体内部为空腔,硬质壳体侧壁周圈安装软套,软套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与硬质壳体连接,软套内壁与硬质壳体外壁间形成膨胀腔,硬质壳体侧壁设置通孔,空腔通过通孔与膨胀腔连通,空腔内安装活塞,活塞一侧与内套管连接,内套管外部设置外套管,外套管与硬质壳体连接,活塞与硬质壳体之间安装弹簧,活塞另一侧与推杆的一端连接,推杆另一端从硬质壳体顶部穿出,硬质壳体顶部与推杆的配合面周圈设置密封圈,空腔内侧壁安装限位卡环,推杆位于硬质壳体外部的部分上开设环形定位槽,推杆一侧的硬质壳体顶面上设置导向环套,导向环套内安装定位销,推杆沿硬质壳体轴向移动至最低位置时,定位销能够插入定位槽内,对推杆的高低位置进行锁定,硬质壳体顶部设置压力表、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上安装进水阀,出水管上安装出水阀。软套内壁沿轴向设置多个纵向凸肋,各纵向凸肋沿软套周圈均匀分布。所述软套由橡胶材料制成,软套内嵌有纤维网。外套管顶端周圈与活塞之间安装弹性密封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自动脱模,制作预制件过程中不需人工逐个旋转或抽动模具,有利于减少工人数量,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脱模可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后进行,不会对混凝土材料产生损伤,使孔的质量整齐划一,并可彻底避免无法脱模的情况,模具可自动加压,保持膨胀部分不会出现凹陷,模具发生渗漏时可自行补充压力,保证成孔质量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活塞位于上部极限位置时的状态;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活塞位于下部极限位置、推杆被定位销锁定时的状态;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麦哈勃冶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麦哈勃冶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2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挤干脱水机
- 下一篇:一种建筑预制构件成孔模具及其成孔脱模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