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量化的企业发展情况评估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14666.1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9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健;蒋浩;管震;乔培宇;魏毅;朱登明;王兆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刘燕娇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企业发展 情况 评估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企业发展情况评估模型,具体是涉及一种可量化的企业发展情况评估模型。
背景技术
企业发展情况评估是指企业内部或者政府机构依据一定的评估准则对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一次来帮助企业或者政府对企业的当前运行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把控。另外根据对当前运行情况和未来发展估计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或政府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帮助企业健康的发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其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企业发展情况评估的基本原理是先依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和以往的经验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划分,具体可分为运营状况、创新能力和引进人才三大项。然后对这三大项进行更为详细的细分。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各个因素进行模型构建并得出各个因素在评估中所占的权重。
目前对企业发展情况的评估主要停留在对企业当前运营状况的评估,即对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的评估。这种评估只能是一种片面的静态的评估,无法对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另外当前的评估手段主要只能得出数据报表,即通过大数据或者统计图的形式给出,无法给出一个量化的简明的评估结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量化的企业发展情况评估模型。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量化的企业发展情况评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1)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建立:将企业发展情况评估问题进行条理化、层次
化,选取影响企业发展情况评估所需要的评估指标,建立多层结构的指标体系模型;
2)指标权重向量计算: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向量;
3)企业发展情况评估评分表生成。
上述步骤对各项指标分层次进行统一量化,最终的评估结果也归于一个确定的标量,而不是传统评估得出的复杂的数据报表,能够方便地为相关部门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客观的决策依据。
所述指标体系加入了创新能力和引进人才两项一级评估指标。对企业发展情况的评估超越了传统的评估方法仅对运营状况的进行评估的局限性,对人才各学历层次人数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人数指标的引入以及知识产权拥有数量方面、研发投入比方面指标引入,体现了评估方向上对企业软实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重点倾斜。提高了评估手段的科学性、动态性以及评估结果说服力以及政策指向性效果。
所述指标体系一级评估指标还包括运营情况指标。
在一级评估指标下建立对应的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一个十六个,
创新能力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六个,
分别为:发明专利个数、实用新型专利个数、外观专利个数、国际专利个数、软件著作权个数以及研发投入比。
运营情况指标下设二级指标五个,
分别为:年度总收入、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年度净利润、年度上缴税金以及劳动人员平均报酬。
引进人才指标下设二级指标五个,
分别为:博士人数、硕士人数、本科人数、大专人数以及曾任知名机构高层人数。
所述指标权重向量计算步骤,分别利用下述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二级权重向量。
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向量的具体步骤包括:
1)设定比较标度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未经太仓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4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