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气聚渣用顶部插入式喷枪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9325.7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4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德刚;罗安智;余明红;李胜超;李明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72 | 分类号: | C21C7/07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气 聚渣用 顶部 插入 喷枪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水预处理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铁水扒渣用聚渣透气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铁水预处理扒渣过程中透气聚渣用顶部插入式喷枪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铁水预处理与扒渣技术是洁净钢生产平台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现代钢铁工业生产流程中的必备工序。目前,国内外钢铁企业普遍采用扒渣机进行预处理后铁水液面上铁水渣的扒除;由于铁水罐与扒渣板形状的限制,扒渣板不能伸到铁水罐后壁,导致该区域铁水渣难以扒出;同时,由于铁水液面上铁水渣的分散与漂浮,扒渣板单次动作的扒渣量少,导致扒渣板动作次数多,扒渣时间长、扒渣效率低、扒渣铁损大、运行成本高,制约了预处理工序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与生产效益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一些技术先进国家的钢铁企业,先后于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开发了顶枪吹气赶渣与透气砖透气赶渣的辅助扒渣工艺,通过沿铁水罐后壁插入铁水中的吹气顶枪或安装在铁水罐后壁铁水深处透气砖的气体喷吹,驱使液面上铁水渣向扒渣口方向聚集,并使铁水罐后壁区域铁水裸露,达到提高扒渣效率的目的,相关资料报道了顶枪或透气砖吹气扒渣的实际应用效果,指出了顶枪吹气对铁水罐后壁耐火材料工作衬冲刷磨损严重的不足,但对顶枪或透气砖的结构参数、安装布置方式、操作工艺过程与工艺参数等均未进行系统的报道。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一些钢铁企业首先开展了铁水罐透气砖辅助扒渣工艺技术的研究,并在众多钢铁企业得到应用,但由于透气砖气体连接操作繁琐、透气砖堵塞与透气砖区域漏铁风险等,时常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与铁水罐的安全运行与正常周转,对于“一罐到底”的工艺模式,安全隐患更大,透气砖吹开率将更低。为此,2005年,宝钢率先开展了顶枪吹气驱渣辅助扒渣工艺技术的研究,并基于具体的工艺布局与设备状况,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完善工作,并于2010年在宝钢集团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铁水喷吹脱硫扒渣生产线上得到应用,取得了提高扒渣效率的优良效果;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针对曹妃甸铁水KR搅拌脱硫扒渣生产线的工艺布局与设备现状,2012年初开展了顶枪吹气辅助扒渣工艺技术与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提高扒渣效率的优良效果;此外,武钢、鞍钢等钢铁企业也先后开展了顶枪吹气辅助扒渣的技术研究,并基于不同的设备技术特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辅助扒渣顶枪吹气聚渣方法与吹气喷枪等系列专利技术。
其中,在顶枪吹气聚渣方法方面,申请号为201010269403.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吹气赶渣装置与赶渣方法,申请号为201010269403.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吹气赶渣装置及赶渣方法,申请号为201210021342.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吹气聚渣设备、扒渣系统及其方法,申请号为200910187790.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铁水扒渣法,这些专利分别对喷枪插入深度、倾斜角度、喷吹气体压力与流量、喷枪吹气启动时机等进行了说明,但喷枪吹气时机的滞后(大块渣扒净后或渣层厚度小于50mm后启动喷枪吹气)、喷枪插入深度浅(插入深度300~400mm)、喷吹流量过小(15~30Nm3/h或0~800L/min),不利于喷枪吹气聚渣作用时间的保障、喷吹气体上浮动能及其对液面铁水渣驱动能力的提高、吹气聚渣效果的保证等;
在吹气聚渣喷枪方面,国内相关钢铁企业以延长使用寿命为目的,通过枪衬增厚手段,提高枪衬抗熔渣侵蚀与铁水冲刷磨损,形成了多项专利技术,申请号为20102023790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吹气赶渣的吹气枪,申请号为201020543058.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铁水吹气赶渣的吹气枪,这些专利喷枪结构与台湾中钢引进德国的直筒单孔顶枪相似,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同样存在铁水罐壁耐火材料工作衬冲刷磨损严重的不足;为此,申请号为201120059133.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辅助铁水扒渣的吹气枪,该吹气枪在上述专利喷枪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倾斜喷口的枪头结构改进设计,防止喷吹气体对罐壁耐火材料的冲刷,但未见到实际生产应用的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9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能耗环保型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快速拆装高炉吹管打紧斜楔工具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