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5877.0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0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金闯;高一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4 | 分类号: | C09J7/04;C09J133/12;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玻璃纤维 导热 双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胶,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LED、电子行业等材料的粘结、固定和散热的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
背景技术
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使电子器件向小型化、轻量化、结构紧凑化、运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使得其散热效果成为整机小型化设计的关键。为保证电子器件或设备稳定得运行,需将产生的热量及时的导出。因而对散热材质的质量、导热性、强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导热胶带应运而生,其用于电子器件至上,用以及时导出热量来保证整个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
在许多工业及民用建筑中都要使用阻燃玻璃纤维网布,这种网布是在玻璃纤维网格坯布上涂覆阻燃定位胶烘干而成。通常的阻燃胶是PVC树脂糊用大量有机溶剂稀释成流动性好偏于涂覆的胶液或者是无卤聚合物乳液与大量价格昂贵的阻燃剂复配而成,这两种胶液不是在加工过程中向环境中释放大量有机物污染环境,就是成本特别高,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基于以上所述,一种具有良好导热效果和阻燃效果的胶带的开发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导热效果和阻燃效果的胶带,阻燃导热胶对胶水内聚力无影响,而且阻燃导热胶遇到火焰燃烧时会吸收大量热量并能阻止火焰穿过、隔绝空气,具有较好的阻燃和导热效果,能够使大型电子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散掉,而且可以防止大型电子由于局部温度过高使零件烧坏的情况发生。本案提供的阻燃导热胶配方各原材料易得,且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阻燃效果优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其中,包括:
基材3,选用平纹形状玻璃纤维织物层;
阻燃导热胶层2,通过刮刀转移涂布方式涂敷在所述基材层表面上的一层阻燃导热胶,所述阻燃导热胶为亚克力压敏胶、增粘树脂、阻燃剂、氧化铝粉末、氮化硼粉末、氮化铝粉末、纳米级金属粉末、纳米级石墨粉末和偶联剂的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能在遭到火焰燃烧时吸收大量热量并能阻止火焰穿过、隔绝空气,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优选地是,所述的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其中,所述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还包括贴在所述阻热导热胶层2一侧的离型纸1,所述离型纸1为PE淋膜纸。
优选地是,所述的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其中,所述基材3厚度为50~500μm;所述阻燃导热胶层2厚度为20~80μm,所述离型纸1的厚度为20~40μm。
优选地是,所述的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其中,所述玻璃纤维织物层为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和高碱玻璃纤维、耐化学玻璃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高弹性模量玻璃纤维和抗碱玻璃纤维中的一种。
优选地是,所述的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其中,所述阻燃导热胶的各组分以重量计:
亚克力压敏胶 36%~42%;
阻燃剂 16%~20%;
增粘树脂 7%~9%;
氧化铝粉末 20%~30%;
氮化铝粉末 2~3%;
氮化硼粉末 3~4%;
纳米级金属粉末 1~2%;
纳米级石墨粉末 0.8~1.3%;
偶联剂 0.8~1.2%。
优选地是,所述的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其中,所述阻燃剂为氮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磷系阻燃剂中的一种。
优选地是,所述的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其中,所述偶联剂为铬络合物偶联剂、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锡类偶联剂中的一种。
优选地是,所述的阻燃玻璃纤维布导热双面胶的制备方法,其通过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1、选平纹形状玻璃纤维织物层为基材;
步骤2、所述阻燃剂在常温超声15~25min,再加入亚克力压敏胶、增粘树脂、氧化铝粉末、氮化硼粉末、氮化铝粉末、纳米级金属粉末、纳米级石墨粉末和偶联剂,将该混合物在常温下以80~120r/min的速度搅拌3~5h后,得到阻燃导热胶;
步骤3、将所述步骤2制备的阻燃导热胶涂敷在所述平纹形状玻璃纤维织物层的基材上,使阻燃导热胶均匀地渗透到所述平纹形状玻璃纤维织物层中,调节阻燃导热胶层厚度为50~200μm,进入烘箱中烘干;
步骤4、在所述步骤3制备的阻燃导热胶层的其中之一贴上离型纸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5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修复型木皮贴面胶粘剂及其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万能鞋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