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建井期间全风压通风方式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63206.0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9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臧培刚;崔爱臣;刘晓亭;李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三十一工程处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F04D25/16 |
代理公司: | 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13117 | 代理人: | 薛建铎 |
地址: | 056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期间 风压 通风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方式,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建井期间全风压通风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建井速度的加快,建井期间的井下通风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传统的煤矿建设期间的全风压通风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以地面安装煤矿地面用防爆抽出式轴流通风机为主的全风压通风方式,该通风方式投资较大,需密闭提风井井口棚,对该井口提升运输造成一定影响,且矿井漏风量高,风机耗电量大,并影响井筒永久装备施工。另一种是在井下安装局扇群形成风流的通风方式,但通风能力有限,系统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建井期间井下通风费用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建井期间全风压通风方式。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矿建井期间全风压通风方式,主要由轴流式通风机Ⅰ、轴流式通风机Ⅱ、风门Ⅰ、密闭砖墙Ⅰ、密闭砖墙Ⅱ、风门Ⅱ、巷道和基础组成,其巷道内前后布置轴流式通风机Ⅰ和轴流式通风机Ⅱ,轴流式通风机Ⅰ和轴流式通风机Ⅱ下部设置基础,轴流式通风机Ⅰ由密闭砖墙Ⅰ封闭,轴流式通风机Ⅱ由密闭砖墙Ⅱ封闭,密闭砖墙Ⅰ内设置风门Ⅰ,密闭砖墙Ⅱ内设置风门Ⅱ。所述的一种煤矿建井期间全风压通风方式,其轴流式通风机Ⅰ和轴流式通风机Ⅱ设置于井下,密闭砖墙Ⅰ和密闭砖墙Ⅱ密闭巷道,轴流式通风机Ⅰ与风门Ⅰ、风门Ⅱ通过电路互锁,轴流式通风机Ⅱ与风门Ⅰ、风门Ⅱ也通过电路互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
一种煤矿建井期间全风压通风方式,所述的轴流式通风机Ⅰ与风门Ⅰ、风门Ⅱ通过电路互锁,轴流式通风机Ⅱ与风门Ⅰ、风门Ⅱ也通过电路互锁,其互锁电路中主要有:QS1高压隔离开关、QS2高压隔离开关、KM1中间继电器、KM2中间继电器、FU1熔断器、FU2熔断器、CT1电流探头、CT2电流探头、BD1压力按钮开关、BD1压力按钮开关、BD2压力按钮开关、KA1高压电互感器、KA2高压电互感器、STP1数控信息、STP2数控信息、D1-4桥式电路、D3-8桥式电路、ZDB1智能电机保护器、ZDB2智能电机保护器、M1风机电机Ⅰ、M2风门电机Ⅱ、M3风机电机Ⅱ、M4风门电机Ⅰ、KT1常开触点;其连接关系为:M1风机电机Ⅰ连接ZDB1智能电机保护器,ZDB1智能电机保护器连接KM1中间继电器,KM1中间继电器连接QS1高压隔离开关,QS1高压隔离开关连接三相电源,QS1高压隔离开关与KM1中间继电器中间的两相14#和15#连接CT1电流探头,CT1电流探头分别连接KA1高压电互感器和D1-4桥式电路,KA1高压电互感器连接STP1数控信息与风门Ⅰ、风门Ⅱ通过电路互锁;M3风机电机Ⅱ连接ZDB2智能电机保护器,ZDB2智能电机保护器连接KM2中间继电器,KM2中间继电器连接QS2高压隔离开关,QS2高压隔离开关连接三相电源,QS2高压隔离开关与KM2中间继电器中间的两相014#和016#连接CT2电流探头,CT2电流探头分别连接KA1高压电互感器和D3-8桥式电路,M1风机电机Ⅰ三相电源17#、18#、19#分别连接AC,并连接M2风门电机Ⅱ,M3风机电机Ⅱ三相电源017#、018#、019#分别连接AC,并连接M4风门电机Ⅰ,KA1高压电互感器连接STP2数控信息与风门Ⅰ、风门Ⅱ通过电路互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有效的利用井下空间,解决了矿井矿建二期工程初期施工时通风困难、临时通风设施较多、矿井外部漏风高的难题。
2、本发明节省了通风施工费用,缩短了建井工期,节约了通风设备运转费用、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两个风机能够有效规避一个风机突然停风造成的风险,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机在巷道中的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风机与密闭砖墙在巷道中的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两个风机与两个风门互锁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三十一工程处;,未经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三十一工程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3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螺旋状导风筒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防落物浮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