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螺母板挤压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1806.3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8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凤巢;叶光昱;崔博南;赵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615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螺母 挤压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加工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螺母板是欧洲产系列汽车中,车架总成副车架上的一个重要零件,螺母板的制作属于高效、优质、低消耗的金属材料塑性加工领域。在机械制造业,挤出挤压技术水平,已成为各企业继续发展与开拓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挤压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汽车工业水平,整体工业化水平,乃至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前,在汽车制造业中,汽车螺母板制作的现有工艺包括采用薄钢板多次拉延、再镦压的过程,其制造工序包括:落料、七次压延、冲孔、镦压、修边等12道工序,缺点为工序多,控制材料流动困难,废品率高,质量不稳定。
为了克服现有汽车螺母板制作采用拉延工艺的缺点,现需要一种新型的汽车螺母板挤压成型模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螺母板挤压成型模具,该模具利用了金属塑性成形原理,通过对坯料的冲孔和挤压将其加工成标准样式,工序简单,废品率低,质量可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螺母板挤压成型模具,包括落料冲孔模具、坯料挤压成型模具,所述落料冲孔模具包括上部的第一施压模具和下部的第一承压模具,第一施压模具借助于导向滑臂与第一承压模具连接,所述第一承压模具上表面设有水平的挤压平台,所述挤压平台的中部设有中心柱,围绕中心柱设有环状的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托料圈,所述中心柱的顶面与挤压平台台面齐平,所述第一施压模具下表面设有与托料圈上下对正且底面形状与托料圈顶面形状相同的落料筒;所述坯料挤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方的第二施压模具和下方的第二承压模具,所述第二承压模具带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成型模块,所述第二施压模具带有可插入到凹腔内的顶柱,所述顶柱的底面形状和成型模块的顶面形状相吻合,在成型模块上设有连通其顶面和底面的模孔,在模孔内设有可沿模孔长度方向移动的顶芯,所述顶柱底面还带有可插入模孔内的模杆,所述凹腔的截面形状与顶柱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成型模块与凹腔内壁之间无缝隙,所述顶芯的直径与模孔内径相等,所述模杆的直径小于模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落料筒的中心孔内设有可沿中心孔长度方向移动的打料棒,围绕落料筒设有一圈可压缩的弹性材料,所述托料圈下端借助于顶杆移动,所述顶杆下端与托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下部连接有垫板。
优选的,所述顶柱的底面为锥面。
优选的,所述顶柱的底面为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承压模具上还设有从下部穿到模孔内的顶芯,所述顶芯的顶面水平。
优选的,所述第二施压模具为开口向下的凹形模,所述顶柱设在凹形模内,所述顶柱借助于大螺母固定,所述大螺母与凹形模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顶柱与凹形模内壁之间挤压有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汽车螺母板制作采用拉延工艺的缺点,应用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螺母板采用挤压成型工艺,落料冲孔、预制正挤压、成型正挤压、3个步骤代替现有工艺中的7次拉延、冲孔镦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尺寸精度,增加了螺母板的抗拉、抗剪强度和机械性能。在挤压过程中金属材料在压应力作用挤压后金属材料的晶粒组织更加细小而密实,金属流线不被切断,而是沿挤压件轮廓连续分布,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 落料冲孔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 顶柱底面为锥面的坯料挤压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 顶柱底面为平面的坯料挤压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 汽车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图4沿A-A向的剖视图。
其中,1、第一施压模具,2、第一承压模具,3、导向滑臂,4、挤压平台,5、中心柱,6、托料圈,7、落料筒,8、第二施压模具,9、第二承压模具,10、凹腔,11、成型模块,12、顶柱,13、模孔,14、顶芯,15、模杆,16、打料棒,17、顶杆,18、托板,19、橡胶层,20、垫板,21、大螺母,22、弹簧夹,23、板体,24、柱状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1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