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炭的活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7007.0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彭万喜;李东立;邓和平;江新喜;刘必衍;葛省波;张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万喜 |
主分类号: | C01B31/10 | 分类号: | C01B3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炭的活化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淀粉混合粉末活化竹炭的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巨大比表面积和优良吸附性能的炭材料,在各行各业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领域对活性炭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活性炭在原料、生产工艺及性能等方面的发展。活性炭的制备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工艺过程,其原料及活化处理工艺的不同均会对活性炭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制备性能优良的活性炭的原料非常丰富。一般来说,只要是富碳的物质均可作为制备活性炭的原料,主要可分为两大类:植物类和矿物类。植物类有:木材、竹材、椰壳、胡桃壳、杏核、橄榄核、稻壳等;矿物类有:沥青、无烟煤、石油焦等。此外,将合成树脂、废旧轮胎、牲畜粪肥、煤焦油、米糠等进行适当处理也可生产出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活性炭。目前已经形成物理活化、化学活化两大类活化方法。
竹材作为一种天然材料,有特殊的微观孔隙构造,经炭化制备的竹炭材料由于具有来源丰富、收率高、组织结构致密、空隙主要由大孔组成、加工成本低等特点,已广泛用作水质净化材料、空气净化与湿度调节材料、保鲜材料、电煤脱硫、化妆品和食品等材料。研究和开发特殊功能的竹炭材料对于利用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竹材资源相关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而目前绝大部分竹炭活化方法,吸附性能不高,附加值低,不利于竹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分析《高效吸附CO2的松子壳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310113189.0)、《一种利用富勒烯烟灰萃余物制备活性炭的方法》(申请号:2011104364094)等2600多项发明专利的基础上,本发明申请人对竹材热裂解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了竹炭可继续扩孔、缩口规律,研制出的竹质活性炭碘吸附值≥300mg/g,耐磨强度≥85,硫容≥30mg/g,为废气、废水治理、保障环境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实现、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竹炭的活化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竹炭的活化方法,是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是淀粉末制备,按照质量比m玉米淀粉:m土豆淀粉:m莲藕淀粉=100:35~45:1.5~3.5,将玉米淀粉、土豆淀粉、莲藕淀粉进行均匀混合,制得淀粉末粒径为80目~120目;
第二步是改性竹炭制备,在淀粉末雾化空气中,竹炭吸附淀粉末,在淀粉吸附量达竹炭吸附饱和量的9%~14%时,取出竹炭,得到改性竹炭;其中竹炭为以竹材为原料制备的竹质炭;
第三步是竹炭活化,将改性竹炭置于900℃~1100℃水蒸汽中,活化处理25min~95min即可,在无氧条件下冷却至常温,得到竹活性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竹炭的活化方法,易于实现,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本发明是利用竹炭吸附淀粉于毛细管孔口,在高温水蒸汽中,毛细管孔径继续扩大,孔口的淀粉炭化后粘附毛细管口边沿部分,从而使研制出的活性竹炭,孔口小,孔肚大,吸附性强,吸附量大,为废气、污水治理、保障环境安全提供了物质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易于实现、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竹炭的活化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竹炭的活化方法,是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是淀粉末制备,按照质量比m玉米淀粉:m土豆淀粉:m莲藕淀粉=100:35:1.5,将玉米淀粉、土豆淀粉、莲藕淀粉进行均匀混合,制得淀粉末粒径为80目;
第二步是改性竹炭制备,在淀粉末雾化空气中,竹炭吸附淀粉末,在淀粉吸附量达竹炭吸附饱和量的9%时,取出竹炭,得到改性竹炭;其中竹炭为以竹材为原料制备的竹质炭;
第三步是竹炭活化,将改性竹炭置于900℃水蒸汽中,活化处理95min即可,在无氧条件下冷却至常温,得到竹活性炭。
实施例2:
一种竹炭的活化方法,是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万喜,未经彭万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氟化钾滤液膜法脱硅脱磷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天然微晶石墨提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