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式拖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6768.4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8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叶荣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1/66 | 分类号: | B63B2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7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拖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拖船系统,特别是一种将船舶从水中拖上岸或将船舶拖送至水中的轨道式拖船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在航行时由于触礁或碰撞导致船舶损伤后,需要将船舶拖上岸后方可对其进行维修,传统的做法是:将拉索的一端与位于水中的船舶连接,在岸上通过牵引机构拖拽拉索的另一端,使船舶上岸。在拉船的过程中,船舶与地面产生巨大的摩擦,致使船舶破损严重;而且在拖拽的过程中,船舶本体会发生形变,导致船舶的各项系数发生改变,影响船舶的使用性能,这种拖拽船舶的工作,多数还是利用人力来完成的,费时费力。
船舶在岸上或船坞内建造或维修后需要送入江海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小型船只在下水时,在船体下放很多气囊,船体下滑时,与船体接触的气囊发生滚动,使船体向前移到前一气囊上,通过气囊的不断交替直至船体进入水中。由于气囊的承载力小,这种使船下水的方式只适合较小的船只,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使气囊产生滚动,就不能对气囊进行约束,致使船体下滑的安全性变差。
大型船舶下水一般都是通过斜面船台滑道滑动,这种船舶下水下滑船台由滑道和滑脚组成,船舶建造或维修时船体两侧被支墩支起,将钢壳木质滑脚绑缚在船底,在完成工作下水前同时去掉所有支墩使船体通过滑脚落到滑道上,放开拉的绳索或阻绊装置,船舶在重力向下分力的作用下向下滑移,滑移速度很快。船舶下水船台铺设有两条有一定斜度的混凝土面或钢面滑道,滑脚木质面和滑道面对偶,对偶面间的摩擦系数大,为了能够使船舶顺利下滑,大都在船舶下水滑道上表面制作一层腊面,再在上面涂敷很厚的一层润滑脂,用于减小滑动摩擦力和减少产生的摩擦热。这样在船舶下水前需用大量的人在几百米长的滑道上灌制蜡层和涂敷润滑脂,工作量很大,每次需要消耗大量的润滑脂,人工费用和使用润滑脂的费用很高,特别是大量的润滑脂被带入江海中,污染水域,所以这种在船舶下水滑道上直接涂敷润滑脂的方式已经被环保部门和城市治污项目列为取缔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省时省力、在不损伤船体的前提下将船舶从水中拖上岸或者将船舶拖送至水中的轨道式拖船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轨道式拖船系统,包括两组横导轨和伸入至水中的纵导轨,每组所述的横导轨上均设有横移平板车,所述的纵导轨上设有两个纵移平板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纵移平板车通过钢丝绳连接,两个所述纵移平板车之间的距离大于两组横导轨之间的距离,所述纵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纵移平板车沿纵导轨移动的牵引机构,所述的牵引机构通过钢丝绳与纵移平板车连接,所述的横移平板车上设有驱动横移平板车沿横导轨移动的动力单元。
当需要拖船时,牵引机构拉动纵移平板车,使纵移平板车移动到船体的下方,当纵移平板车的上表面与船底接触后,牵引机构再拉动纵移平板车,使其将船舶拖上岸。当到达指定地点后,动力单元驱动横移平板车,使两个横移平板车移动到船舶的底部,横移平板车的上表面上升与船舶的底部接触,然后由动力单元驱动横移平板车,使其带动船舶到指定地点进行检修等操作。
在上述的轨道式拖船系统中,所述的纵导轨为两条: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的纵移平板车包括设于左导轨上的左车体和设于右导轨上的右车体,所述的左车体与左导轨之间设有滚轮,所述的右车体与右导轨之间设有滚轮,所述的左车体与右车体平行设置且所述的左车体与右车体通过连接座相固连,所述的连接座上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下侧面设有其截面呈圆弧状的支撑条,所述的支撑条位于托板的中部且沿托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支撑条与连接座的上表面线接触。
当托板移动到船舶底部时,托板绕着支撑条摆动一定角度,使托板的上表面与船舶的底部接触。
在上述的轨道式拖船系统中,所述连接座的上侧面设有与支撑条平行设置的凹槽,所述托板的下侧面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上述的支撑条设于该凸起上,且所述的支撑条与凹槽的底部线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67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电梯轿厢异常移动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楼层自动检测的电梯使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