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巴戟天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32579.1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5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振忠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9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巴戟天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巴戟天人工栽培的方法,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巴戟天(学名:Morinda officinalis How),为双子叶植物茜草科(Rubiaceae),缠绕藤本,叶对生,膜质,长圆形,长3~13cm,宽1.5~5cm,前端短渐尖,基部钝形或圆形,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属药用植物。
巴戟天的药用部位是根,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除了作为传统的中药材使用外,医药工业还以巴戟天作为原料,大量研制开发用于补肾壮阳,强筋骨的中成药产品:如人参鹿茸丸、全鹿大补丸、杜仲地黄丸、还少丸、龟鹿滋肾丸、参茸丸、安肾丸、固本丸等,因此巴戟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年需求量超过60万公斤,并以每年10%—15%的速率增长,但巴戟天的地域分布范围相当有限,在自然条件下,巴戟天开花结荚期的病虫害严重、种子成熟时容易自然脱落,因此自然繁殖系数极低,且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得经济利益,人们大量采挖野生巴戟天资源,致使野生巴戟天资源濒临灭绝。
为满足需要,人们不得不发展人工栽培技术,但是现在人们栽培巴戟天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不佳,有效成分含量少,栽培工序繁杂的缺陷。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巴戟天产量和有效成分的栽培技术方法,满足医药工业原料需求,解决野生巴戟天资源枯竭现状。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巴戟天栽培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栽培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砂质壤土地块。
2.整地:选好地块后,在春季进行杂草清理,然后进行全垦松土,深耕30厘米,碎土耙平,起畦,畦宽1.5~2米,高15~20 厘米,四周开排水沟。
3.施底肥: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厩肥、草皮灰、人蓄粪混合)3000 kg~3500㎏,将肥料均匀地撒于畦面上,用锄头翻入土层内。
4. 移栽:当苗高10 cm以上就能移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40cm,以“品”字形开穴成两行移栽,覆土。
5.中耕除草:巴戟天移栽后6个月内生长比较缓慢,而且种植株距疏,容易生长杂草,用稻草铺在畦面上,起到防止杂草滋生和保墒作用,而且定植后,隔月中耕除草一次,除草时为了避免伤害其根部,一律浅锄或用手拨。
6.抗旱和排涝:为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根部的膨大,在遇到天旱时及时淋水,土壤湿度过大,也容易发生根部病害,在雨季(灌水后)还要及时排水,保持畦沟内绝对不能有积水。
7.施肥:
第一年为幼苗生长期,施二次氮肥(尿素),每次每株施5克,从第二年开始进行施复合肥,每年施放2次,第1次在3~4月份除完草后施,第2次在秋季7~8月份,施用量每次每株25g。
8.架设支柱:定植2年以后,巴戟天植株枝条已生长至1~2米,柔软易下垂,这时必须架设支柱,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
9.采收、加工和贮藏
巴戟天种植3年后采收,采收季节在8~9月, 将根部挖出,用枝剪将根和茎分开,把根部的泥沙洗净,分别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置干燥、阴凉、通风处贮藏。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育苗栽培,可大面积发展巴戟天栽培,形成产业化,产量提高15%~25%,有效成分提高10%~12%,能为研制开发用于补肾壮阳,强筋骨的中成药工业提供原料,解决野生巴戟天资源枯竭现状,而且工序简单,易于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事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永宁村。
1.栽培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砂质壤土地块。
2.整地:选好地块后,在春季进行杂草清理,然后进行全垦松土,深耕30厘米,碎土耙平,起畦,畦宽1.8~2米,高15~20 厘米,四周开排水沟。
3.施底肥: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厩肥、草皮灰、人蓄粪混合)3200 kg,将肥料均匀地撒于畦面上,用锄头翻入土层内。
4.移栽:当苗高10 cm以上就可移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40 cm,以“品”字形开穴成两行移栽,覆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振忠,未经黄振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25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双鼠笼电动机或深槽式电动机的转子端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