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放电管电极用4J42合金丝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5536.8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0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荆正伟;钟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凯鑫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8 | 分类号: | C22C38/08;C22C38/10;C22C33/04;C21D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电 电极 j42 合金丝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4J42合金丝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放电管电极用4J42合金丝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4J42合金属于精密合金中的膨胀合金,含镍量约为42%,其余主要为铁,具有稳定的低膨胀系数(常温下平均膨胀系数为1.6X10-6/℃),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电子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用途为生产放电管用电极。放电管用来保护通信系统、交通信号系统、计算机数据系统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外部电缆、电子仪器的安全运行。目前还没有其它材料可以取代这种传统的真空封接材料。虽然4J42市场需求巨大,但是国内大部分厂家的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使其在后续加工中出现塑性差、成材率低等缺陷,从而导致国内放电管的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厂家占领。作为原料的4J42合金丝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重要工艺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最终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但是目前尚无对专门针对电放管用电极帽的4J42合金丝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这直接影响了该产品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发明系统研究了在生产过程中影响4J42塑性和成材率的各项因素,通过对4J42生产工艺过程的改进,解决其在后续加工中出现塑性差、成材率低等缺陷,降低了放电管的生产损耗,提高了我国在放电管市场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极用4J42合金丝及其生产方法,改善或消除钢材在铸造、锻打、轧制等过程中所造成的产生折叠或划伤,消除破坏产品表面以及残余应力,改善塑性差和成品丝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开裂几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电管电极用4J42合金丝,其包括的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镍:41.5-42.5%,锰:≤0.8%,硅:≤0.3%,磷:≤0.02%,碳:≤0.05%,硫:≤0.02%,钴:≤1.0%,铁:余量。
上述放电管电极用4J42合金丝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真空熔炼→电渣重熔→锻打开坯→热轧成型→酸白打磨→第一次拉拔→退火处理→酸洗检查→第二次拉拔→退火处理→圆盘剥皮→精拉→热处理,其中:
1)真空熔炼:将Ni板、Co片、金属硅、Mn、超低碳工业纯Fe经烘烤后,装入真空感应熔炼炉中进行熔炼,融化70%后加大功率高速熔化,当全熔后待达到精炼温度1580℃以上后进入精炼期,精炼保持至少30分钟,精炼后期转低真空(103—10-1Pa),大功率搅拌一分钟出钢,浇注电极;
2)电渣重熔:用质量比为0.9:1至1.1:1的萤石与二氧化钛制备引弧剂,用质量比分别为7:2:1的比例将CaF2、Al2O3和CaO调和制作重熔电渣系;装炉、引弧造渣、冶炼、补缩、冷却,制成钢锭坯;加渣时勺不允许和结晶器、电极棒同时接触或渣勺乱捣结晶器上的渣料,引弧电流为500-1500A,渣全熔后再进行正常冶炼,控制电流2500-3000A,电压38-41V,使电极熔化,直到结晶器装满为止,冶炼完结进行补缩、重熔钢锭冷却脱锭空冷;
所述真空冶炼工序与电渣重熔工序,使用的ZGHL0.25-250-1型真空感应熔炼炉有效地提高了合金钢的纯净度和组织结构均匀性,改善了钢锭的表面、内在质量,提高合金钢的性能。
3)锻造开坯:(1)预热:钢锭坯由室温加热到850℃,预热30-50分钟;
(2)升温:升温到1050-1150℃翻锭坯,保温40-50分钟;
(3)保温:达到锻造温度时,始锻温度≥1100℃,终锻温度≥950℃;
(4)锻制:采用二轻一重,二均匀的操作法制成钢锭;
所述的锻制是锻打开始以较小的变形量进行轻击,等塑性提高后酌情重击,临近终锻温度时再轻击,要求变形均匀,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撞击,锻打过程中要勤翻身,勤进料,每次进料量应小于钻宽,大于压下量,避免产生锤印和折迭,破坏表面。
4)热轧成盘:材料装入退火炉的温度:≤600℃;升温时间≥120分钟;加热温度:1000-1150℃;保温时间:≥30分钟,始轧温度:≥1180℃;终轧温度≥950℃;
所述热轧极易产生划伤缺陷,微裂纹、折叠等缺陷,易导致在后续加工时出现应力聚积、断丝等现象,所以坯料进炉前应对对生产备件进行装配和调整,进、出口导卫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与轧辊保持最佳距离,以避免以上现象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凯鑫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市凯鑫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55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防水结构的数码发电机油开关旋钮
- 下一篇:转子冲片、转子铁芯及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