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3111.2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3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丽;胡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利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54 | 分类号: | C07C69/54;C07C67/30;C09D175/14;C09D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徐冬涛 |
地址: | 2264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官能 脂肪 族环氧 丙烯酸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法规对溶剂的严格限制,UV光固化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UV光固化材料具有固化快、能耗低、污染少、效率高等优良性能,因而广泛用于涂料、印刷以及电子工业等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环氧丙烯酸酯(epoxy acrylate,EA)是由含环氧基团的化合物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经开环酯化而制得,是一种重要的光固化低聚物,具有低刺激、固化速度快、高透明性、硬度高等优良性能,广泛用于光固化油墨、涂料、胶粘剂等领域,在美国、日本、欧洲发达国家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紫外光固化技术在我国的兴起,新型光固化材料作为UV涂料、油墨、粘合剂的原料用途越来越广,使用量在逐年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该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第一步反应:先由丁二酸酐(CASNO.108-30-5,中文别名:琥珀酸酐,分子式:C4H4O3,分子量100.07)在催化剂、阻聚剂作用下与(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反应制得含1个羧基的1官能度丙烯酸酯中间体(I);第二步反应:中间体(I)与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CAS:37763-26-1,分子式:C12H20O4,分子量:228)在催化剂、阻聚剂的作用下制得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脂肪族环氧二丙稀酸酯)。
其中以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反应物为例,第一步反应式如下:
含1个羧基的1官能度丙烯酸酯中间体(I)优选通过以下步骤制备:(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与丁二酸酐在催化剂作用下,在反应釜中于60℃-120℃反应1-6小时,然后冷却至50℃以下,制得含1个羧基的1官能度丙烯酸酯中间体(I);其中,(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与丁二酸酐的摩尔比优选1:(0.8~1.5)。其中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选自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或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反应条件下,丁二酸酐开环生成1个羧基,当反应体系酸值下降至恒定,即丁二酸酐完全进行开环反应生成羧基,转化率在99.9%以上。
所述第一步反应催化剂优选路易斯碱类、季铵盐类、季鏻盐类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和物;进一步优选自三乙胺、N,N-二甲基苄胺、N,N-二乙基苄胺、三苯基磷、三丁基磷、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甲基溴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三苯基乙基溴化鏻、四丁基溴化鏻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和物;催化剂用量为(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与丁二酸酐总质量的0.1wt%-2wt%。阻聚剂优选对羟基苯甲醚或对苯二酚,其用量为100-5000ppm。
第二步反应式:
所述的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优选通过以下步骤制备: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所制得的含1个羧基的1官能度丙烯酸酯中间体(I)在催化剂、阻聚剂作用下,于60℃-120℃反应1-10小时而制得所述的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其中,所述的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丁二酸酐的摩尔比为(0.45~0.55):1。
所述的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通过以下步骤制备: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所制得的含1个羧基的1官能度丙烯酸酯中间体(I)在催化剂、阻聚剂作用下,于70℃-110℃反应3-9小时而制得所述的2官能度脂肪族环氧丙烯酸酯;其中,所述的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第一步反应加入的丁二酸酐的摩尔比为(0.47~0.53):1。
其中阻聚剂可以为对羟基苯甲醚或对苯二酚,其用量为100-5000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利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利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3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