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导向长臂实心经皮椎弓根钉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29233.1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8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何二兴;尹知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1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 长臂 实心 经皮椎弓根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微创用的椎弓根钉技术,具体涉及自导向长臂实心经皮椎弓根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公知的经皮椎弓根钉都是空心椎弓根钉,制作工艺复杂,价格高,生物力学强度不足,常常受外力截断或弯曲变形,还需在导针引导下扩孔植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导向长臂实心经皮椎弓根钉,能实现在经皮椎弓根钉准确置钉固定、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保证椎弓根钉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自导向长臂实心经皮椎弓根钉,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钉头、钉体和钉尾,所述钉头为实心圆锥体,该钉头的截面大小由前至后逐渐递增;所述钉体包括实心的圆柱体前段和实心的圆锥体后段,圆柱体前段的前端与钉头的后端平滑过渡,圆柱体前段的后端与圆锥体后段的前端平滑过渡,圆柱体前段的外周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钉尾呈U形,具有两固定臂和连接两固定臂的钉座;所述圆锥体后段的后端与钉座相连,该圆锥体后段的截面由前至后逐渐递增,该圆锥体后段的后端截面大小小于钉座的截面大小。
优选地,所述钉头的头端设为球头,该球头的半径为1mm。
优选地,所述钉头的长度为8mm,钉头的锥度为10°。
优选地,所述圆柱体前段的长度为25mm~50mm,圆锥体后段的长度为6mm,圆锥体后段的锥度为15°。
优选地,所述钉尾的长度为50mm~70mm。
优选地,所述圆锥体后段与钉座铰接。
优选地,所述圆锥体后段的后端设有圆球部,所述钉座开有球腔,圆球部置于球腔中并与球腔球铰连接。
优选地,两所述固定臂上设有横向的断痕,该断痕将固定臂分隔为与钉座相连的保留部和与保留部相连的折断部。
优选地,两所述固定臂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
优选地,两所述固定臂的外侧壁设有防滑纹。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钉头具有的锥度在经皮置钉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而且所设置的钉头的长度、锥度、与圆柱体前段的过渡设置可使后续的固定钉体的过程得到位置更加准确、支撑力更加稳定的锁紧固定,减小手术二次创伤;同时,本发明的钉头、钉体均为实心体,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在置钉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截断或弯曲变形,并对胸腰段椎骨起到了更强的支撑作用,而本发明对钉体的长度设置、以及圆锥体后段的形状、长度、截面大小、与钉尾的过渡设置也对该提高力学强度的效果给予了辅助,使本椎弓根钉更不容易受外力截断,适用于胸腰段骨折、椎管狭窄、椎间不稳或滑脱等微创术中椎弓根钉固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导向长臂实心经皮椎弓根钉其中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自导向长臂实心经皮椎弓根钉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与本发明自导向长臂实心经皮椎弓根钉配合使用的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自导向长臂实心经皮椎弓根钉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中:1、钉头;11、球头;2、钉体;21、圆柱体前段;211、外螺纹;22、圆锥体后段;221、圆球部;3、钉尾;31、固定臂;311、断痕;312、保留部;313、折断部;314、内螺纹;315、防滑纹;32、钉座;321、球腔;4、导向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自导向长臂实心经皮椎弓根钉,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钉头1、钉体2和钉尾3,钉头1为实心圆锥体,该钉头1的截面大小由前至后逐渐递增;钉体2包括实心的圆柱体前段21和实心的圆锥体后段22,圆柱体前段21的前端与钉头1的后端平滑过渡,圆柱体前段21的后端与圆锥体后段22的前端平滑过渡,圆柱体前段21的外周壁设有外螺纹211;钉尾3呈U形,具有两固定臂31和连接两固定臂31的钉座32;圆锥体后段22的后端与钉座32相连,该圆锥体后段22的截面由前至后逐渐递增,该圆锥体后段22的后端截面大小小于钉座32的截面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9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元共聚体消泡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骨折复位提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