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岩质边坡的开挖坡体结构及其开挖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9512.1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0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公平;周钟;唐忠敏;刘朝清;范祥伦;马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0 | 分类号: | E02D17/0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林天福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岩质边坡 开挖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用于岩质边坡的开挖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宽度不大于2米的马道(1)、垂直高不超过15米的开挖体(2)和通过加强结构(3)固定在所述开挖体(2)坡面上的防护结构(4),分别布置在所述开挖体(2)顶面和底面上的所述马道(1)通过所述的防护结构(4)连接为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质边坡的开挖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3)包括锚杆(5)和预应力锚索(6),所述的锚杆(5)向下倾斜的布置在所述的开挖体(2)中,其外端部插入所述的防护结构(4)中;所述的预应力锚索(6)向下方倾斜的布置在所述的开挖体(2)中,其外端部插入所述的防护结构(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岩质边坡的开挖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结构(4)为通过所述锚杆(5)和所述预应力锚索(6)固定在所述开挖体(2)坡面上的混凝土挂网层。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岩质边坡的开挖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开挖体(2)内还设置有出口端向下倾斜的排水孔(7),所述排水孔(7)的出口端与所述防护结构(4)的外侧表面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岩质边坡的开挖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体(2)的坡度大于该开挖体的理论坡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岩质边坡的开挖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体(2)的坡度比该开挖体的理论坡比大3°~5°。
7.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开挖坡体结构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所述开挖体的参数,参照施工规范,根据施工工期要求将所述开挖体(2)的垂直高度、坡度和马道(1)宽度分别确定为垂直高度不超过15米、坡度大于所述开挖体(2)理论坡比3°~5°、马道(1)宽度不超过2米,并确定每一级开挖体(2)的每一个开挖梯段的垂直高度;
b、开挖第一级开挖体,按步骤a确定的参数由上往下逐梯段的开挖所述的开挖体(2);
c、第一级开挖体(2)加强结构(3)和防护结构(4)施工,先在b步中开挖出来的马道(1)上搭设施工脚手架(8),然后依靠所述的施工脚手架(8)在所述的开挖体(2)上进行所述加强结构(3)和防护结构(4)的施工;
d、拆除施工脚手架(8),待所述的混凝土挂网层养护期满后,拆除所述的施工脚手架(8),再按上述b步和c步施工下一级开挖体(2)、加强结构(3)和防护结构(4),依次类推,直到施工完成一个整体的开挖坡体结构,这样便完成了一次所述开挖坡体结构的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将每一级开挖体(2)的开挖梯段的垂直高度确定为7.5米,在步骤b中进行所述的开挖体(2)施工时,每一级开挖体(2)通过两个开挖梯段施工完成所述开挖体(2)的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在通过7.5米一个开挖梯段对所述的每一级开挖体(2)进行开挖施工时,除了施工本级15米的两个7.5米的开挖梯段外,同时将下一级15米开挖体(2)的第1个7.5米的开挖梯段开挖施工完成,然后再进行步骤c的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进行所述的加强结构(3)和防护结构(4)施工时,是按下述工步进行的,先依靠所述的施工脚手架(8)在所述的开挖体(2)上钻设预应力锚索安装孔和锚杆安装孔,然后向所述的预应力锚索安装孔和所述的锚杆安装孔内分别打入所述的预应力锚索(6)和锚杆(5),并进行灌浆,接着依靠所述的施工脚手架(8)通过所述的预应力锚索(6)和锚杆(5)挂网喷浇所述的混凝土挂网层,最后进行所述排水孔(7)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95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