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3600.0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8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小原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暂无信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有条形码的织物。更详细而言,涉及印刷有渗色少的鲜明的条形码、即使通过裁剪-缝纫等制成纤维产品后也可正确地传达织物的相关信息、可追溯性优异的织物。
背景技术
制作纤维产品时,通常进行将织物裁剪后通过缝纫、粘接等制成期望形态的方法。纤维产品为用于保护人类生命的气囊、防弹服、防刺服、防火服、降落伞等时,在制作产品的工序中和制成产品后均需要简便且正确地把握、传达织物的型号、制造商、生产批号等信息。一直以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传达:在织物的一部分用印模等将条形码、型号等盖章或印刷的方法;将记载着必要信息的标签或说明等贴附于织物卷成的卷的表面等的方法。但是,通过将卷打开或者将打开了的织物裁剪,则变得无法传达必要信息,变得无法直接从产品获得织物的信息。为了从产品获得织物的信息,需要在产品上设置记载着必要信息的标签等、或另行设置包含必要信息的条形码、或进行印刷。
已经公开了省去这些时间/劳力、直接印刷有信息记录的布料(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其为在纤维表面形成微孔,将升华型染料热转印来进行印刷的方法。
然而,存在不在纤维表面形成微孔就无法利用进行升华热转印的染料印刷鲜明的图像的问题。为了在布料的纤维表面形成微孔,需要使用海岛型复合纤维,在织造后去除海成分等,对于材料用途的布料等而言,存在机械特性、耐久特性等必需特性降低的问题。进而,有时织物在宽度方向上会不均匀,这种情况下,在织物中央部和端部的条形码印刷的鲜明度产生差异,在明显不均匀时,产生无法进行正确的印刷、读取的问题。尤其是产生被称为外扩(flare)的织物端部(具有织边部时为包含织边的端部)变形成波状的现象时,产生在端部无法印刷条形码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0749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使用经纱密度的偏差少、外扩轻微的均匀的织物,提供在织物的中央部和端部均印刷有渗色少的鲜明的条形码的织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用特定的原纱通过包含特定工序和条件的方法而制造的、经纱密度的偏差少的均匀的织物,在织物的中央部和端部均可印刷渗色少的鲜明的条形码,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示。
(1)一种织物,其特征在于,其由经纱和纬纱构成,其中,由下述式(1)定义的渗色指数N为0~1.0,在至少一面印刷有条形码,织物的宽度为2.0m以上,织物中央部的渗色指数N(N(中央))与织物的距织边部端5cm处的渗色指数N(N(端部))之比(N(中央)/N(端部))为0.3~2.0。
渗色指数N=|B-A|/A (1)
(上式(1)中,A、B分别为织物上的条码线的最小线宽(mm)和最大线宽(mm)。)
(2)根据上述(1)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中央部的经纱密度与织物的距织边部端5cm处的经纱密度之差除以这两部分的经纱密度的算术平均值而得到的值M为0~0.1,外扩率(flare rate)为0~1.5。
(3)根据上述(1)或(2)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布面覆盖系数为1900~2600。
(4)根据上述(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的由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max为100~150℃,Tmax下的tanδ(max)与Tmax之比S[1/℃](tanδ(max)/Tmax)为0.0001~0.0030。
(5)根据上述(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为选自聚酰胺系纤维和聚酯系纤维中的至少任一种纤维。
(6)根据上述(5)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为选自聚酰胺6纤维、聚酰胺66纤维、聚酰胺46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中的至少任一种纤维。
(7)根据上述(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至少包含下述(I)~(III)的工序的方法而制造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3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结渔网机梳箱运动装置
- 下一篇:蓄热抗菌防静电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