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尾白虾一年连续多茬人工养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65166.1 申请日: 2014-02-26
公开(公告)号: CN103766261A 公开(公告)日: 2014-05-07
发明(设计)人: 李健;刘萍;李吉涛;陈萍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李素红
地址: 266071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脊尾白虾 一年 连续 人工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尾白虾一年连续多茬的人工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海水虾类养殖以对虾类为主,主要包括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等种类,而白虾属种类为新兴的养殖品种。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1950)又名白虾、小白虾和迎春虾等,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ae)、白虾属(Exopalaemon),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沿岸和朝鲜半岛西岸的浅海低盐水域,以渤海和黄海产量最大,仅次于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为我国重要的中小型经济虾类。脊尾白虾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繁殖季节长等特点,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EPA/DHA的上乘海鲜品,江浙一带每公斤售价60-80元。除供鲜食外,脊尾白虾还可加工成海米,因其呈金黄色,故也有“金钩虾米”之称,其卵可干制成虾籽,也是珍贵的海味干品。脊尾白虾具有生长快、环境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繁殖周期短、容易饲养等优点。

近年来,脊尾白虾在我国沿海人工养殖规模超过30万亩,已成为沿海滩涂地区池塘生态养殖主要特色品种,在江苏、浙江等省已成为池塘单养、与鱼蟹贝类等混养的重要经济虾类。现行脊尾白虾养殖主要依靠春季捕捞自然海区天然苗种或投放野生抱卵亲虾使其在池塘自行繁殖,存在容易携带及传播病原等问题(吴友吕等,1995;许文军等,2010;李新苍等,2012)。现有养殖模式是每年5-6月份先在池塘里投入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青蟹等种苗,接着放人抱卵的脊尾白虾亲体,即在养成池中自繁自育成脊尾白虾苗种,养成产品在11月份以后收获(董建波等,2005;黄则平等,2004;吴旭干等,2002),每年均进行一茬养殖。梅肖乐等(2005)试验了梭鱼、缢蛏、脊尾白虾的综合养殖,利用梭鱼、缢蛏、脊尾白虾的生物互补性进行无公害的综合养殖,能有效的利用水体空间、减少病害的发生。综上所述,现有养殖方法存在亲本遗传背景不清,且捕捞野生亲虾易携带病原,每年只能进行一茬养殖等缺陷,影响了池塘综合效益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脊尾白虾一年连续多茬人工养殖方法,解决依赖自然海区捕捞亲本繁殖问题,切断病原垂直传播途径,实现池塘连续两茬高效养殖的目的。

本发明是按以下操作程序完成的:

一种脊尾白虾一年连续多茬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亲虾选择与室内越冬、越冬抱卵亲虾培育、抱卵亲虾池塘放养、第一茬养殖收获与亲本选留和第二茬养殖收获或同时选留亲本并进行第三茬养殖。

所述的亲虾选择与室内越冬:每年初冬从人工养殖池塘挑选不携带传染性病原的脊尾白虾作为越冬亲虾,越冬亲虾要求体长5.5cm以上,亲虾移入室内越冬水泥池;越冬池内加沙滤地下海水20~30cm,亲虾入池后加入的福尔马林或者的高锰酸钾浸泡,然后逐渐将池水加满稀释药物浓度;

进一步,所述的移入室内水泥池的亲虾雌雄比例为1:0.7。

进一步,所述的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的浓度为(100~150)×10-6或20×10-6,浸泡时间为1小时。

所述的越冬抱卵亲虾培育:越冬期亲虾的放养密度应视培育条件而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10℃;水质控制指标是:盐度20~30,氨氮含量0.5mg/L以下,溶解氧在5mg/L以上,化学耗氧量2mg/L以下;每日换水30%,投饵料量为亲虾体重的3~5%,光照控制在200Lux,经2~3月培育,脊尾白虾开始交配、抱卵;

所述的抱卵亲虾池塘放养:当池塘自然水温达到12℃时,将室内越冬培育的脊尾白虾抱卵亲虾放入已繁殖基础饵料的养殖池塘中,放养数量为3~5g/m2,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在5mg/L以上;

进一步,所述的脊尾白虾放养池塘中有梭子蟹、贝类或鱼类混养。

所述的第一茬养殖收获与亲本选留:池塘养殖2-4个月后,将体长生长达到4.5cm的商品脊尾白虾分批收获;并按雌雄1:1比例留足第二茬养殖用亲虾,雌雄亲虾数量合计密度为10g/m2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5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