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杨桃根中野樱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64121.2 | 申请日: | 2014-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1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黄仁彬;温庆伟;林兴;郑妮;郭又嘉;陈兆霓;金德克;徐小惠;阮文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5/18 | 分类号: | C07H15/18;C07H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杨桃 根中野樱苷 提取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属一种提取、分离、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杨桃根野樱苷(Prunasin)的提取、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杨桃根是酢浆草科植物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L.的干燥根,杨桃根的别名有:三廉根、阳桃根、五敛子根、五棱子根、三念根、山敛根、三敛子根、羊桃根、洋桃根等;生于路旁、疏林或庭院中;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有栽培;原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现广植于热带各地。
杨桃植物为乔木,高可达12m,分枝甚多;树皮暗灰色,内皮淡黄色,干后茶褐色,味微甜而涩。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0~20cm;小叶5~13片,全缘,卵形或椭圆形,长3~7cm,宽2~3.5cm,顶端渐尖,基部圆,一侧歪斜,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疏被柔毛或无毛,小叶柄甚短;花小、微香,数朵至多朵组成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自叶腋出或着生于枝干上,花枝和花蕾深红色;萼片5,长约5mm,覆瓦状排列,基部合成细杯状,花瓣略向背面弯卷,长8~10mm,宽3~4mm,背面淡紫红色,边缘色较淡,有时为粉红色或白色;雄蕊5~10枚;子房5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花柱5枚。浆果肉质,下垂,有5棱,很少6或3棱,横切面呈星芒状,长5~8mm,淡绿色或蜡黄色,有时带暗红色,种子黑褐色。花期4~12月,果期7~12月。
其对疾病对有多种功效:《广西本草选编》“固涩燥湿,行气消滞。主治消化不良,风湿痹痛,遗精,白带”;《中药大辞典》“治头风,关节痛”;《中华本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涩精止带。主治风湿痹痛,骨节风,瘫缓不逐,慢性头风,心胃气痛,遗精,白带”。
现代研究表明,杨桃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和1,5-二羟基-6,7-二甲氧基-2-甲基蒽醌-3-O-β-吡喃葡萄糖甙(1,5-dihydroxy-6,7-dimethoxy-2-methyl anthraquinone 3-O-β-glucopyranoside)等多种化学成份。
杨桃根的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多糖及其醇提液的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液等部位具有明显降低动物血糖水平的作用。药理学试验表明:在给药第14天后,杨桃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降糖率分别达35.3%和33.16%,格列本脲组降糖率为34.57%;各给药组小鼠血糖值与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所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杨桃根醇提物高、低剂量对糖尿病小鼠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而杨桃根醇提物高剂量组小鼠肝脏SOD值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 0.05),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也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肝脏MDA含量(P<0.01),说明杨桃根醇提物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糖尿病小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减少过氧化脂质体在机体中的沉积,从而防止过氧化脂质体对机体的损害。
在杨桃根水提物的多糖研究方面,与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所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组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P<0.O1),其血糖下降百分率分别达到35.35%和33.39%;高、低剂量组小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小鼠(P<0.01);而高、低剂量组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小鼠(P<0.O1);高、低剂量组小鼠的胸腺、脾脏重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小鼠的重量(P<0.01);其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其水提物的降血糖机制可能为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有关。
以上研究说明杨桃根提取物具有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功效。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研究杨桃根内在化学成份的类型、性质及相关的提取、分离技术工艺,本发明提供一种杨桃根野樱苷(Prunasin)的提取、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未经广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4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泰拉菌素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混合的氟代烷基‑烷基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