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悬式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8680.2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2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直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悬式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吊轮设置在轿厢室的下部的下悬式电梯,具体涉及一种向轿厢室的下部安装悬吊轮组装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下悬式电梯中,经由防振部件将悬吊轮组装体设置在轿厢室的下表面,该悬吊轮组装体是由悬吊轮枢轴支承在一对悬吊轮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而构成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154611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下悬式电梯中,为了对悬吊轮组装体防振并抑制其高度,防振部件被配置在从悬吊轮的上部向轿厢室的中心侧移位了的位置。因此,悬吊载荷经悬吊轮的轴作用在悬吊轮梁上的位置与在轿厢室的下表面支承悬吊轮梁的位置不同,悬吊轮梁中产生弯曲力矩。因此,必须使悬吊轮梁的板厚增厚,或者使高度增高,从而提高悬吊轮梁的刚性,存在导致悬吊轮组装体的高成本化和重量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下悬式电梯,该下悬式电梯能够抑制悬吊轮组装体从轿厢室的下表面突出的高度,并抑制作用于悬吊轮梁的弯曲力矩的产生,从而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下悬式电梯具备:轿厢室;轿厢架下梁,其直接固定安装在所述轿厢室的轿厢底的下表面,支承所述轿厢室;悬吊轮组装体,其具有一对悬吊轮梁和一对悬吊轮,并配置在所述轿厢底的下部,所述一对悬吊轮梁分离且相对地配置,所述一对悬吊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承在所述一对悬吊轮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以及防振橡胶,其配置在所述轿厢底与所述悬吊轮组装体之间,或配置在所述轿厢架下梁与所述悬吊轮组装体之间,所述一对悬吊轮以其一部分从所述一对悬吊轮梁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一对悬吊轮梁,所述防振橡胶被配置成:从所述一对悬吊轮各自的轴向观察时位于所述悬吊轮的轴的铅直上方,且从铅直上方观察时夹着所述一对悬吊轮中的各个悬吊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从悬吊轮的轴的轴心方向观察,防振橡胶位于轴的铅直上方,因此,绳索的悬吊载荷经由悬吊轮的轴作用于悬吊轮梁上的位置与在轿厢底或轿厢架下梁上支承悬吊轮梁的位置、即防振橡胶的位置一致。因此,悬吊载荷从铅直下方作用于防振橡胶,悬吊载荷引起的弯曲力矩不作用于悬吊轮梁。由此,不必使悬吊轮梁的厚度增厚或者高度增高而过度提高悬吊轮梁的刚性,实现了悬吊轮组装体的低成本化和轻量化。
此外,悬吊轮以使其一部分从一对悬吊轮梁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支承于一对悬吊轮梁,防振橡胶被配置成从铅直上方观察时夹着悬吊轮。因此能够降低悬吊轮组装体从轿厢底的下表面突出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轿厢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向轿厢室下部安装悬吊轮组装体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向轿厢室下部安装悬吊轮组装体的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向轿厢室下部安装悬吊轮组装体的安装结构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工厂出货时的悬吊轮组装体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轿厢内装载量过载的状态下的悬吊轮组装体周围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下悬式电梯中的悬吊轮周围的主要部位侧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下悬式电梯中的悬吊轮周围的主要部位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下悬式电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轿厢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向轿厢室下部安装悬吊轮组装体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向轿厢室下部安装悬吊轮组装体的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向轿厢室下部安装悬吊轮组装体的安装结构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工厂出货时的悬吊轮组装体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悬式电梯中的轿厢内装载量过载的状态下的悬吊轮组装体周围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86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笔汉字输入法
- 下一篇:光强衰减装置及其衰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