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杆状病毒载体的膀胱癌治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30337.0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朔;吴春晓;赵莹;李幸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
主分类号: | A61K31/7088 | 分类号: | A61K31/7088;A61K35/76;A61P35/00;C12N15/8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余颖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杆状病毒 载体 膀胱癌 治疗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4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622,376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杆状病毒载体治疗或预防膀胱癌的方法。
发明背景
膀胱癌是尿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形式。在美国,2011年预计有69,000例新增病例和近15,000人死亡(Siegel R等,2011)。在新加坡,膀胱癌是男性中第9大常见癌症。
几乎所有膀胱癌都是从变移上皮产生的且因此称为变移细胞癌(TCC)。大部分的膀胱TCC在初始诊断中是浅表性的、非肌肉浸润性的。然而,尿道切除后表面TCC的复发率可以高达70%,必需进行辅助治疗以控制复发和进展。
辅助治疗通常使用卡介苗(BCG)以膀胱内免疫治疗的形式给予具有中度或高度癌症复发风险的患者。BCG由减毒的活牛结核菌生成并可激活CD4+Th1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IL-2)、IL-12、IL-18和干扰素γ(INF-γ))介导的先天免疫应答。然而,由于BCG难治性、耐药性、复发或不耐受,多达40%的患者会在第一年中发生BCG免疫治疗失败(Zlotta AR等,2009;Chiong和Esuvaranathan,2010)。因此,存在开发新的辅助疗法以提高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治疗结果的需要。
已被开发作为可能的膀胱癌辅助治疗的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包括疫苗病毒(Lee SS等,1994;Gomella LG等,2001;Siemens DR等,2003;Fodor I等,2005)、腺病毒(Morris BD等,1994;Sutton MA等,2007;Kuball J等,2002;Siemens DR等,2003;Pagliaro LC等,2003;PU等,2010)、金丝雀痘病毒(Siemens DR等,2003)、呼肠孤病毒(Hanel EG等,2004)、逆转录病毒(Shiau AL等,2001;Kimura T等,2003;Dumey N等,2005;Kikuchi E等,2007)、慢病毒(Kikuchi E等,2004)和水泡性口炎病毒(Hadaschik BA等,2008)。已报道了至少5个临床实验,其涉及使用复制型疫苗病毒和腺病毒载体治疗膀胱癌(Gomella LG等,2001;Kuball J等,2002;Pagliaro LC等,2003;Burke J,2010;PU等,2010)。
经测试用于癌症基因治疗的多种类型病毒载体中有反转录病毒。反转录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宿主基因组中的整合状态,从而允许治疗基因的长期、稳定表达。关于反转录病毒使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这些载体优先整合至基因组的转录活跃区域,这会导致插入突变、癌基因激活和细胞转化。进行SCID-X1的基因治疗后法国和英国数名儿童发生白血病(Hacein-Bey-Abina等,2003)使得病毒载体相关的潜在风险受到严格审查。
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AAV)来源的病毒载体具有低得多的插入突变风险且已经过癌症基因治疗的测试(Cross和Burmester,2006;Palmer等,2006)。还在动物模型和至少4个早期临床试验中对腺病毒载体进行了膀胱癌基因治疗的广泛测试(Kuball J等,2002;Pagliaro LC等,2003;Burke J,2010;PU等,2010)。然而,作为感染性人病毒,腺病毒和AAV激活人免疫系统(CalcedoR等,2009;Huang和Yang,2009;Nayak和Herzog,2010)。AAV载体有效地激活B细胞(Huang和Yang,2009)且根据年龄组和地理位置,在35至80%的个体中检测到了针对AAV2的特异性抗体(Calcedo R等,2009)。虽然处于非常低的频率,AAV衣壳特异性CD8+记忆T细胞存在于人中并可在AAV转导后被重新激活(Nayak和Herzog,2010)。针对腺病毒的预存免疫甚至是更普遍的(Bessis N等,2004;Nayak和Herzog,2010)。在超过97%的人中检测到了针对C群腺病毒的预存抗体,并在约50%的人中检测到了通常用于产生腺病毒载体的针对血清型2腺病毒的预存抗体(Nayak和Herzog,2010)。对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在人外周血中检测到了针对不同腺病毒血清型的CD4+和CD8+交叉反应性T细胞(Nayak和Herzog,2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未经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0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