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钥匙进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9150.0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1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舟山友幸;柿沼章司;龟山祐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钥匙 进入 系统 | ||
本申请是基于2012年4月11日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90203号的申请,通过参照将其记载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包括多个便携机和进行车门的智能锁定或者智能解锁的控制的车载器的无钥匙进入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户所持有的便携机和搭载于车辆的车载器之间进行核对,而仅在用户携带正规的便携机,通过按下发动机开关而进行发动机的启动或者停止,或通过触摸车门开关而进行车门的锁定或者解锁的智能进入系统被实用化。
在这种智能进入系统中,若车厢内留有便携机,该便携机的电波漏到车厢外而使车门智能解锁,则可能导致第三者进到车厢内。
于是,存在如下技术:使留在车厢内的便携机无效化地实施便携机的核对,在与其它的便携机的核对成立的情况下,实施车门的智能解锁,然后,将基于其它的便携机的发动机启动作为触发,使留在车厢内的便携机有效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10-77887号
然而,上述的智能进入系统为了防止车门的忘锁,存在具备从实施车门的智能解锁后经过规定时间(例如,30秒)也没有检测到车门的开闭的情况下,自动地将车门锁定的自动锁定功能的系统。
在具有这种自动锁定功能的智能进入系统中,也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系统那样,优选地在车厢内留有便携机的情况下,使该便携机无效化地实施便携机的核对而提高防盗性。
但是,在具备了自动锁定功能的智能进入系统中,例如,在从实施车门的智能解锁后经过规定时间前,即使使车辆的门开闭将便携机带到车厢外,在检测车门的门开的门控开关发生故障而没有检测到车门的门开的情况下,也通过自动锁定功能若在实施车门的智能解锁后经过规定时间则自动地锁定车门。
由此,在具备自动锁定功能的智能进入系统中,考虑在构成为具备使留在车厢内的便携机无效化而实施便携机的核对的功能的情况下,若门控开关等车门开检测开关发生故障而没有检测到车门的门开,则留在车厢内的便携机在保持被无效化的状态下被带到车厢外,通过自动锁定功能自动地锁定车门。此时,在下次,用户要乘车时有可能无法进行车门的智能解锁。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门开检测开关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会无法进行车门的智能解锁的无钥匙进入系统。
本公开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是包括多个便携机和进行车门的智能锁定或者智能解锁的控制的车载器的无钥匙进入系统,车载器具有:在实施车门的智能解锁的情况下,使位于车厢内的便携机为无效状态,将该变为无效状态的便携机排除在外地实施位于车厢外的便携机的核对亦即车厢外核对,根据该车厢外核对的核对结果实施车门的智能解锁的功能;以及在实施了车门的智能解锁后,在通过检测车门的门开状态的车门开检测开关而检测到车门的开状态的情况下将车门的解锁持续,若没有检测到车门的开闭,且经过预先规定的期间则将车门自动地锁定的自动锁定功能,上述无钥匙进入系统具备:在实施基于自动锁定功能的车门的锁定的情况下,判断在车厢内是否存在便携机的车厢内便携机判断部;以及在通过车厢内便携机判断部判断为在车厢内不存在便携机的情况下,解除全部便携机的无效状态的无效状态解除部。
根据这种构成,在实施基于自动锁定功能的车门的锁定的情况下,判断在车厢内是否存在便携机,在判断为在车厢内不存在便携机的情况下,全部便携机的无效状态被解除,所以能够防止在车门开检测开关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会无法进行车门的智能解锁的情况。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根据参照了附图的下述详细的说明而变得更为明确。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车厢内核对区域的图。
图3是实施了基于自动锁定功能的车门的锁定的情况下的核对ECU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车辆中的便携机A和便携机B的位置与状态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电装;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9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