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波雾化换能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6121.3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0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粤峤陶瓷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蔡晓峰 |
主分类号: | B05B17/06 | 分类号: | B05B17/06;B32B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雾化 换能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波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波雾化换能片。
背景技术
压电陶瓷超声波雾化换能片是超声波雾化机里的关键部件,其表面银电极由于长期在溶液中高频率、高功率条件下工作,在空化冲击作用下,容易被氧化、脱落,导致换能片失效。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措施来解决:一是在银电极表面粘贴不锈钢片;二是在银电极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镍或钛;三是在银电极表面烧覆一层玻璃釉。
上述三种措施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粘贴不锈钢片降低了机电耦合系数,影响超声雾化换能片的换能效率,导致雾化量减低;镀金属镍或钛,虽然能避免粘贴不锈钢片的缺点,但镀层工艺较难保证一致,镀层与银电极的结合力也不理想,长期工作镀层和银电极仍会脱落;烧覆玻璃釉能够克服前两种措施的不足,但仍存在不耐化学腐蚀的问题,特别是对碱性腐蚀溶液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雾化换能片,所述超声波雾化换能片防腐蚀、防脱落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波雾化换能片,包括压电陶瓷体和设于所述压电陶瓷体上的电极,所述电极与雾化液接触的辐射面的全部或部分喷涂有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为氟碳涂料层,也就是以氟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层;氟碳涂料又称氟碳漆、氟涂料或氟树脂涂料等,包括大家熟知的杜邦公司的特氟隆涂层,即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丙烯(FEP)等共聚合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电极为金属电极,特别是银电极、铜电极、镍电极或金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的厚度为10-300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电极与雾化液接触的辐射面的全部喷涂有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电极与雾化液接触的辐射面的中央部分喷涂有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周边1-3毫米空白部分未喷涂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电极表面贴有不锈钢片,所述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喷涂在所述不锈钢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电极表面镀有金属镍或钛表面,所述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喷涂在所述金属镍或钛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电极表面烧覆有玻璃釉表面,所述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喷涂在所述玻璃釉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氟碳涂料主要由氟碳树脂、无机填料、消泡剂、溶剂和固化剂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优选,所述无机填料为云母粉、钛白粉、金属粉、石墨粉、碳粉、石英粉、氧化铝粉、硅酸锆粉、氧化锆粉、碳化硅粉、氮化硅粉、氧化铁粉和长石粉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波雾化换能片,包括压电陶瓷体和设于所述压电陶瓷体上的电极,所述电极与雾化液接触的辐射面的全部或部分喷涂有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所述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将电极与雾化液隔离开来,而且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与电极的结合力好,避免了电极在工作时的脱落,防腐蚀性好,扩大超声雾化换能片的使用环境,大大延长超声雾化换能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声波雾化换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声波雾化换能片的俯视图。
其中,1表示压电陶瓷体,2表示电极,3表示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因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波雾化换能片的主体是压电陶瓷体1及设于其上的电极2,在电极2与雾化液接触的辐射面上用喷涂的方法涂上一层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晓,通常压电陶瓷体1的与电极2相对的另一面上也设有电极,并且该电极厚度通常与电极2厚度相同,直径通常是压电陶瓷体1直径的1/3~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粤峤陶瓷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蔡晓峰,未经佛山市粤峤陶瓷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蔡晓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6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入耳式耳机
- 下一篇:电视信号切换装置、显示设备、遥控器以及智能电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