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流道系统阀针驱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6907.8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2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象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8 | 分类号: | B29C4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流 系统 驱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流道系统阀针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注塑行业普遍采用的注塑模具为热流道注塑模具,热流道注塑模具比较普通模具而言具有很多优点,通过热流道系统注塑的产品质量更高,而且节约原料,生产效率更高,自动化程度高。
热流道系统,由分流板,设于分流板下方的若干热咀以及与热咀配合的若干阀针组成。现有热流道系统的若干阀针由若干对应的驱动机构驱动,这样设置,存在如下缺陷和不足:1、因为热流道系统的阀针较多,需有若干个驱动装置(如气缸)与其对应,制作成本高;2、若干个阀针难以做到同步运动,各热咀浇口的开启和关闭难以做到同时性;3、各热咀之间的距离受驱动装置形状的影响,难以做到随意性。故有必要对现有热流道系统的针阀的驱动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阀针驱动结构,它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以及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流道系统阀针驱动结构,包括分流板,设于分流板下端的若干热咀,设于分流板上端的若干阀针,所述若干阀针与若干热咀对应设置,所述分流板上方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板,驱动推板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若干阀针的顶端固定于推板底面上。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有两个,分别对称设于推板两端下方,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外端固定于推板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上表面四角位置固定设于四个导向柱,所述推板四角处设有四个通孔,所述四个导向柱分别配合设于四个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推板上设有若干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板,驱动推板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若干阀针的顶端固定于推板底面上。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推板驱动若干阀针同时上下移动,即有效节省了成本,又可以实现若干阀针的同时移动,达到各热咀浇口同时启闭的技术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之不足和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推板; 2、驱动装置; 3、分流板; 4、热咀;
5、减重孔; 6、阀针; 7、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流道系统阀针驱动结构,包括分流板3,设于分流板3下端的若干热咀4,设于分流板3上端的若干阀针6,所述若干阀针6与若干热咀4对应设置,所述分流板3上方设有驱动机构,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部件。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板1,驱动推板1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2,所述若干阀针6的顶端固定于推板1底面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一个驱动装置,通过推板1可以有效实现若干阀针6同时同步上下移动,减少了驱动装置2的实用,极大地的节省了成本,同时,提高若干阀针6动作的协同性,使各热咀浇口的开启和关闭难以做到同时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驱动装置2为气缸,当然不排除其它类似部件的实用,如油缸等其它驱动装置。
所述气缸有两个,分别对称设于推板1两端下方,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外端固定于推板1底面上。这样设置,可有效确保推板1上下移动的平衡性,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所述分流板3上表面四角位置固定设于四个导向柱7,所述推板1四角处设有四个通孔,所述四个导向柱7分别配合设于四个通孔内。这样设置,推板1可沿导向柱7上下移动,可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运行的平稳性。
所述推板1上设有若干减重孔5,可有效减小推板1的重量,从而减小气缸功率,达到技术节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69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体识别中基于SIFT特征尺度分量的两级匹配方法
- 下一篇:吩磷嗪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