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逃生破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4616.1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武;程伟刚;刘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逃生 破窗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车用逃生破窗器。
背景技术
为了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乘客逃生,大多数车辆上配备了安全锤,但是由于目前安全锤结构设计单一,使用不够人性化,在突发紧急情况中,由于乘客的惊慌失措导致使用安全锤不当和安全锤本身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导致砸不开车窗的情况,如2012年的北京大暴雨,很多人因为安全锤无法砸破车窗而发生不幸;温州动车事故中,也有乘客使用普通安全锤无法砸碎车窗被困车厢内的情况。
普通安全锤有一下三个缺点:
1.挥动锤子需要较大空间:普通安全锤是手持式的,外观类似普通锤子,砸窗时需要乘客有较大的空间按挥动安全锤,然而车内空间狭小加上紧急情况下人们的慌乱,可能施展不开。
2.挥锤砸窗力度完全依赖于乘客个人因素:砸窗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乘客的个人臂力,不利于女性乘客使用。
3.砸窗落锤点有赖于乘客把握,不能充分发挥安全锤最大使用效果。砸窗需要砸钢化玻璃的四角或者四边的中点才会得到好的效果,砸车窗中间是没有效果的,然而紧急情况下乘客往往无法冷静判断,下意识地砸车窗中间,砸窗失败后引起更大慌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用逃生破窗器,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只需拉出安全拉环并按下击发按钮,破窗器就能瞬间将车窗击破,帮助乘客逃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车用逃生破窗器,安装在车窗玻璃7的四个角上,包括:安全插销3、安全拉环1、触发按钮2、盒体4以及盒体4内的强力螺旋弹簧6、冲击锤头5;所述冲击锤头5主体设有外螺纹,且与强力螺旋弹簧6结合在一起,所述冲击锤头5尖部所对应的盒体4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适应的螺纹孔;所述安全插销3的一端穿过盒体3和冲击锤头5的通孔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且将强力螺旋弹簧6压缩在冲击锤头5的后端,所述安全插销3的另一端设有安全拉环1,所述强力螺旋弹簧6后端的盒体4外部设有触发按钮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使用方便,提高了破窗成功率,对车辆突发紧急情况下乘客的及时逃生有很大的意义。此外,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民用车辆,特别是火车,动车,大巴,公交这样的公用交通工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逃生破窗器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逃生破窗器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普通状态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发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识:1-安全拉环,2-触发按钮,3-安全插销,4-盒体,5-冲击锤头,6-强力螺旋弹簧,7-车窗玻璃,8-破窗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为了达到最好的破窗效果以及不影响车窗本身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逃生破窗器安装在车窗玻璃7的四个角上,有效防止人们紧急情况下误砸车窗中央而徒劳的情况。所述车用逃生破窗器包括:安全插销3、安全拉环1、触发按钮2、盒体4以及盒体4内的强力螺旋弹簧6、冲击锤头5;所述冲击锤头5主体设有外螺纹,且与强力螺旋弹簧6结合在一起,所述冲击锤头5尖部所对应的盒体4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适应的螺纹孔;所述安全插销3的一端穿过盒体3和冲击锤头5的通孔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且将强力螺旋弹簧6压缩在冲击锤头5的后端,当强力螺旋弹簧6释放时带动冲击锤头5瞬间直线运动出盒体4,锤头的冲击力即可击破车窗玻璃7;所述安全插销3的另一端设有安全拉环1,所述强力螺旋弹簧6后端的盒体4外部设有触发按钮2。
在正常情况下,安全插销3将冲击锤头5与盒体4栓在一块,防止意外触发造成经济损失。使用前,通过安全拉环1将安全插销3拔出,再按下触发按钮2,冲击锤头5才可以击发。所述冲击锤头5击发时的力度是由破窗器内的强力螺旋弹簧决定的,出厂时工厂根据不同车辆需要设定相应的螺旋弹簧旋紧层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简单的推演及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4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