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M2M技术的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3606.1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3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斌;曾鹏;荣亮;石刚;赵伟;叶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m2m 技术 温室 智能 感知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M2M技术的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设施农业大国,但并非强国,目前设施农业整体的现代化水平还很低。温室是设施农业领域的核心设施,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着的温室都是没有调控设备的简单日光温室,广大的农民和普通用户大都采用简易温室控制系统,甚至完全靠手工操控温室,现代化的温室测控系统只在一些政府科研单位或大型企业的现代化高档温室中少量应用。
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于温室环境感知控制终端也成为农业可控环境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采用无线传感网络采集温室内外众多的环境因子,无线传感器终端节点的冗余降低了单个节点的精度要求,可增强系统的容错性,保证监控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温室环境感知控制系统存在的适用性问题。
M2M(Machine to Machine)技术是构建物联网的核心部件,是实现物联网智能化的关键。将M2M技术应用于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系统进一步推动了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温室控制适用性低,成本高,可移植性差等问题,旨在提出一种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基础,低成本、低功耗,高智能化、可移植性强、易于维护的基于M2M技术的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M2M技术的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无线传感器感知终端,用于对温室的环境参数进行感知,与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终端无线连接;
一个或多个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终端,连接所述无线传感器感知终端和温室群智能感知服务器,用于对温室内的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温室群智能感知服务器,连接所述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终端,用于提供农业技术支持。
所述无线传感器感知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无线传感器,用于感知温室环境参数;
一个无线自组网功能模块,用于将所述温室环境参数汇总,通过M2M数据交换模块与所述温室群智能感知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终端包括:
一个M2M数据交互模块,为一个ARM,连接执行机构控制模块和温室群智能感知服务器中的M2M数据交互模块;
一个或多个执行机构控制模块,通过M2M数据交互模块获得远程控制信息,用以对温室内的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所述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终端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无线传感器,用于感知温室环境参数;
一个无线自组网功能模块,将温室环境信息汇总,通过M2M数据交换模块与所述温室群智能感知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温室群智能感知服务器包括M2M数据交互模块,用于与实时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终端中的M2M数据交互模块进行数据交互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克服了传统温室控制器适用性低,可移植性差,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
2.操作简单,使无人机的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传感器感知终端和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终端对温室环境参数进行感知,并对温室的相关执行机构如水泵、阀门、电机等进行控制。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终端通过自组网模块将温室环境信息汇总,并通过M2M数据交换功能模块与温室群智能感知服务器进行数据信息交互,从而实现系统的物联网化,实现温室群的智能化控制。
如图1所示,基于M2M技术的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系统主要由无线传感器感知终端、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终端和温室群智能感知服务器组成。
无线传感器感知终端:包括无线传感器模块和无线自组网功能模块。无线传感器模块感知温室环境参数。单个或多个无线传感器感知终端通过无线自组网功能模块,实现与温室群智能感知控制终端之间的最优路由,并采用适合温室环境应用的通信协议,进一步降低终端的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3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葫芦用同步缠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链电动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