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1921.0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0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钟家旺;黄伟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0 | 分类号: | B29C45/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流道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注塑模具的设计中,流道的设计对最终产品成型的好坏具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注塑模具中,对于一模多腔的注塑模具时,在设计流道系统时,为了各型腔的填充平衡,需对流道的流量进行控制。通常采取的做法是根据型腔的大小相应设计分流道的直径和浇口大小。对于大的型腔,采取大直径的分流道与浇口。
以一模两腔的注塑模具为例说明,熔料从注塑机由主流道流向分流道,再从分流道分别流向两个产品的型腔,最终成型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对于两个产品大小相差较大时,如果分流道的大小设计的不够合理,很有可能出现小产品已经注塑满了,而大产品却还是处于缺胶状态。此时,如果继续加压注塑,则容易导致小产品出现毛边和变形太大等缺陷。
如果小产品的分流道太宽需要对分流道改窄,则往往需要重新设计制作模具或在流道中填充填充物后重新加工,如果小产品的分流道太窄需要改宽时,则需要拆卸模具,再在机床上对模具的流道进行重新加工。这样,导致模具的调整过程不仅周期长,而且成本也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旨在简化注塑模具的流道大小调整过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主流道以及与该主流道相连通的分流道,所述分流道位于型芯上,所述型芯上安装有用于调整所述分流道截面大小的流量调整装置,该流量调整装置具有一阻挡部,在所述流量调整装置工作时通过调整所述阻挡部伸入所述分流道的长度以调整所述分流道截面大小。
优选地,所述流量调整装置为螺钉,该螺钉贯穿于所述分流道并伸入到所述型芯内,所述螺钉的头部为所述阻挡部。
优选地,所述螺钉为内六角螺钉。
优选地,所述流量调整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分流道一侧的滑块,以及安装于所述滑块上以调整所述滑块插入所述分流道深度的螺钉,其中,所述滑块为所述阻挡部,所述型芯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螺钉配合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流量调整装置为贯穿于所述分流道且与注塑模具螺纹连接的支撑柱,该支撑柱包括调整部和与该调整部连接的柱体,该柱体为所述阻挡部,所述调整部位于所述型芯上背离所述分流道的一侧,在所述柱体上开设有贯穿于其径向方向的流道孔,通过转动所述调整部时调整所述流道孔与所述分流道连通的通道大小。
优选地,所述流道孔沿所述支撑柱的径向方向截面呈一字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流量调整装置实时调整分流道截面的大小,调整过程简单,只用开模调整即可,而不需要将模具卸载下来再对分流道进行扩宽或填充。本注塑模具调整分流道大小的过程简单方便,同时成本与调整时间上也更具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模具。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优选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包括主流道10、与该主流道10相连通的分流道20以及型芯40,分流道20位于所述型芯40上,型芯40上安装有用于调整分流道20截面大小的流量调整装置30,该流量调整装置30具有一阻挡部,在流量调整装置30工作时通过调整阻挡部伸入分流道20的长度以调整分流道20截面的大小,进而达到调整熔料从分流道20流向型腔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流量调整装置30可设置成多种结构,只要能实现调整分流道20截面大小的目的即可。另外,本实施例中以分流道20设有两条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当然,分流道20也可设置三条、四条等,具体根据注塑模具的具体结构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分流道20设有两条时,流量调整装置30设于分流道20较小的那一条分流道2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1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