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体绝缘熔丝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0442.2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6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宜山;黄奇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快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85/04 | 分类号: | H01H85/04;H01H8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绝缘 熔丝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绝缘熔丝筒,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电器元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熔丝筒是充气柜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的熔丝筒,包括壳体、熔丝、进线端和出线端,熔丝位于壳体内,进线端与出线端之间通过熔丝连接,在充气柜内充满六氟化硫气体,来实现相间或者相和地之间的绝缘,由于六氟化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因此能够避免出现相间或者相和地之间被高压击穿,但由于六氟化硫是一种温室效应极强的气体,其泄露后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针对上述不足,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930342U公开一种高压固体绝缘熔丝筒,其改进为利用固体绝缘替代原有的气体绝缘,而该熔丝筒结构具有结构复杂,不易操作等不足。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现有的固体绝缘熔丝筒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绝缘熔丝筒,该绝缘筒内不使用六氟化硫来实现高压绝缘,因此不会存在六氟化硫泄露而污染环境的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固体绝缘熔丝筒,环氧树脂绝缘筒及内置熔断器,所述绝缘筒上向外延伸形成两个进线套管及一个熔断器出线套管,所述两个进线套管分别为电缆进线套管及熔断器进线套管,所述熔断器进线套管及熔断器出线套管位于绝缘筒的同一侧,所述电缆进线套管与绝缘筒呈直角形分布且其内置有带电显示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熔断器进线套管及熔断器出线套管上下分布,该熔断器进线套管及熔断器出线套管分别与绝缘筒之间呈锐角A设置。
进一步,所述锐角A角度的范围为45°~65°,而该锐角A优选的角度为60°。
进一步,所述绝缘筒、熔断器进线套管及熔断器出线套管的内外两侧均喷涂有半导体绝缘层。
进一步,所述熔断器的底部套设有一屏蔽罩,该屏蔽罩包裹于熔断器下端并位于熔断器与绝缘筒之间,形成熔断器屏蔽结构,该屏蔽罩的宽度H=40mm,且其与熔断器底端距离L=15±0.2mm。
进一步,所述屏蔽罩上矩阵排列有多个屏蔽通孔。
进一步,所述熔断器上端套设有一进线导电圈,该进线导电圈位于熔断器与绝缘筒之间,该进线导电圈的跨度B=50mm,且其与熔断器顶端的距离C=15±0.2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新型的结构设计采用环氧树脂为固体材料将熔断器进线套管、进线带电显示传感器、熔断器导电端采用导电圈、熔断器进线断可安全接地开关及连接套管、熔断器出线端带内电场屏蔽罩和主开管连接套管。全部固封集合在一起。
2:本新型的熔丝舱内部全有屏蔽层处理,使电场匀压安全可靠。熔丝舱表面有喷锌处理,可以安全接地使表面电离子直接导出,可以实现带电操作安全触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X-X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固体绝缘熔丝筒,该固体绝缘筒的高度为D=458mm,其不使用六氟化硫来实现高压绝缘,因此不会存在六氟化硫泄露而污染环境的情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一种固体绝缘熔丝筒,环氧树脂绝缘筒1及内置熔断器2,所述绝缘筒1上向外延伸形成两个进线套管3、4及一个熔断器出线套管5,所述两个进线套管3、4分别为电缆进线套管3及熔断器进线套管4,所述熔断器进线套管4及熔断器出线套管5位于绝缘筒1的同一侧,所述绝缘筒1、熔断器进线套管4及熔断器出线套管5的内外两侧均喷涂有半导体绝缘层。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电缆进线套管3与绝缘筒1呈直角形分布且其内置有带电显示传感器6。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熔断器进线套管4及熔断器出线套管5上下分布,该熔断器进线套管4及熔断器出线套管5分别与绝缘筒1之间呈锐角A设置,所述锐角A角度的范围为45°~65°,而该锐角A优选的角度为60°。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熔断器2的底部套设有一屏蔽罩7,该屏蔽罩7包裹于熔断器2下端并位于熔断器2与绝缘筒1之间,形成熔断器屏蔽结构,该屏蔽罩7的宽度H=40mm,且其与熔断器2底端距离L=15±0.2mm,所述屏蔽罩7上矩阵排列有多个屏蔽通孔7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快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快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0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生儿护理支持包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内饰喷涂的水旋式漆雾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