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扩展低频和高频带宽的LTE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0363.5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7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俸德安;蒋剑虹;刘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维力谷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21/28 | 分类号: | H01Q21/28;H01Q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展 低频 高频 带宽 lte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讯终端天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扩展低频和高频带宽的LTE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伴着时代的潮流,手机形式也向着超薄的趋势发展,加上金属机身的设计,现在留给天线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手机天线更是向着多频段发展,特别是LTE频段的天线,拓展天线带宽成为整个天线行业一直研究的课题。寄生单元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3G频段天线的设计,目前的寄生单元基本上都是寄生在高频频段,且一个寄生单元只寄生一个驻波。
双寄生单元天线要比一般PIFA天线和monopole天线的高低频带宽更宽,适合做多频段天线使用,当遇到天线环境比较差,低频频段带宽不足时,就可以充分利用一个寄生单元寄生低频和高频两个驻波的优势来提高天线的性能。此实用新型天线的设计采用了双寄生单元天线,因此可以应用在超薄手机以及前壳金属设计的手机上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优良,带宽较宽且适用于多频段设计的移动终端LTE天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扩展低频和高频带宽的LTE天线,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常规天线,构成天线的第一线路,还包括接地馈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寄生单元天线,构成天线的第二线路,其中:
所述的第一线路总体为不规则的“T”型,“T”型横边左侧构成平行布置的第一和第四常规天线,所述第一和第四常规天线在“T”型横边右端相连;“T”型的纵边构成平行的第二和第三常规天线,所述第二和第三常规天线在其上端与第一常规天线相连;
所述的第二线路总体为矩形,其中矩形的右边构成与第三常规天线平行布置的第一寄生单元天线,矩形的底边构成第三寄生单元天线,所述第一和第二寄生单元天线通过矩形的上边相连,第二寄生单元天线在矩形内从矩形的上边延伸,并与第三寄生单元天线平行布置;
所述第一和第二线路之间设有一定的间距。
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寄生单元天线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常规天线耦合出低频与高频两个寄生驻波,其中低频谐振频率在824MHz~960MHz之间,高频谐振频率在1710MHz~2.4GMHz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常规天线有效的拓展了高频以及低频的带宽,覆盖天线频段包括GSM850/900/DCS1800/PCS1900/ TDSCDMA Band A /Band F和LTE Band 1 /Band 3 /Band 7 /Band 17 FDD。相比于同类天线,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寄生单元天线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所述天线实施例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天线和不应用该寄生单元的天线驻波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扩展低频和高频带宽的LTE天线,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案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常规天线1、2、3和7,构成天线的第一线路,还包括接地馈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寄生单元天线4、5和6,构成天线的第二线路,其中:
所述的第一线路总体为不规则的“T”型,“T”型横边左侧构成平行布置的第一和第四常规天线1、7,所述第一和第四常规天线1、7在“T”型横边右端相连;“T”型的纵边构成平行的第二和第三常规天线2、3,所述第二和第三常规天线2、3在其上端与第一常规天线1相连;
所述的第二线路总体为矩形,其中矩形的右边构成与第三常规天线3平行布置的第一寄生单元天线4,矩形的底边构成第三寄生单元天线6,所述第一和第二寄生单元天线4、6通过矩形的上边相连,第二寄生单元天线5在矩形内从矩形的上边延伸,并与第三寄生单元天线6平行布置;
所述第一和第二线路之间设有一定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维力谷无线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维力谷无线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0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