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条形码的自助还书二次确认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8049.3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4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方明;韦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G06K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陈贞健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条形码 自助 二次 确认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借阅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助还书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开放式图书馆的图书的还入设备都需要图书馆专业的工作人员操作,读者把自己要还的书交给图书馆专业的工作人员,再由图书馆专业的工作人员打开每一本书,找出的条形码,对条形码逐一扫描,扫描成功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根据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屏上的信息对还入的书进行处理,如果此书没有超期信息,就可以还入。如果如果此书有超期信息,还要让读者确认后,将借书卡放在读卡器上,进行超期罚款处理,按确认键后,才可以还入。还入的书还要进行人工充磁。这就是出现造成读者误拿他人的书还掉的问题,人工超期罚款产生纠纷问题,人工漏充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条形码的自助还书二次确认设备,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适用于条形码的自助还书二次确认设备,包括读卡器,条形码扫描器,计算机、充磁器和操作台,所述读卡器和所述条形码扫描器分别连接所述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和所述条形码扫描器设置于所述操作台的台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磁器设置于操作台内,所述充磁器连接所述计算机,通过所述计算机发送控制信号启动充磁器工作。
所述读卡器设置于所述条形码扫描器的外壳顶部。
还包括一还书自动门,所述还书自动门设置于所述操作台上,位于所述条形码扫描器的扫描口旁边,读者将需要还的书放置于所述还书自动门上,图书条形码对准所述条形码扫描器的扫描口。
所述还书自动门上设有一标识信息,标示了图书放置位置,放置方向,以便读者将图书正确放置并将条形码对准于条形码扫描器的扫描口。
所述还书自动门的开闭时间间隔设定范围为0.1秒~1小时,最佳开闭时间间隔设定为0.5秒~2秒。
所述操作台内部设有一充磁器通道板,所述充磁器通道板倾斜设置,所述充磁器通道板的高位置端与所述操作台内部的顶面铰接,低位置端位于所述充磁器的旁边;
所述充磁器通道板的板面位于所述还书自动门的下方,便于在还书自动门打开后,图书可以掉落在充磁器通道板的板面上。
所述充磁器的充磁时间设置范围为0.1秒~1小时,最佳充磁时间设置范围为0.5秒~2秒。
所述充磁器通道板的相对低的位置端设有可以打开的自动门A,所述自动门A连接所述计算机,由所述计算机控制所述自动门A的开闭。
所述操作台内设有一二次条形码扫描器,所述二次条形码扫描器设置于所述充磁器的下方;
所述二次条形码扫描器连接所述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通过所述二次条形码扫描器确认进入自助还书机内的书是否是同一本书。
所述二次条形码扫描器的旁边设有一二次条形码扫描器通道板,所述二次条形码扫描器通道板倾斜设置,其低位置端设置于所述二次条形码扫描器的旁边;
所述二次条形码扫描器通道板的板面平行于所述充磁器通道板的板面,且位于所述自动门A的正下方,使得当自动门A打开后,图书可以掉落在二次条形码扫描器通道板的板面上;
所述二次条形码扫描器通道板的低位置端设有可以打开的自动门B,所述自动门B连接所述计算机,由所述计算机控制所述自动门B的开闭。
所述操作台内部设有一还书通道板,所述还书通道板倾斜设置于所述二次条形码扫描器通道板的下方,所述还书通道板的板面位于所述自动门B的正下方,使得自动门B打开后,图书可以顺利掉落到还书通道板的板面上。
所述还书通道板的低位置端架设于一输送带的上方,便于将还书成功后的图书由输送带输送至特定地点供图书馆管理人员后续处理。
所述读卡器的外壳上设有一超期罚款确认按钮,所述超期罚款确认按钮连接所述计算机,当发生超期罚款情况时,便于用户确认信息,按下超期罚款确认按钮后用于扣除对应数额的卡内金额用作罚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80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