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天窗的自适应定位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8107.6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5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圣兵;孟海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天窗 自适应 定位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天窗的支撑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天窗的自适应定位支撑装置。
技术背景
在汽车天窗装配过程中,有一个关键工艺是将塑料密封条(简称PC-Cover)胶合到天窗框架上,以便保证天窗的密封性。随着AB混合胶在天窗装配工艺中的应用,采用机器人自动化地对PC-COVER进行涂胶,然后机器人再直接将PC-Cover压合在天窗框架上,将会显著地提供生产效率。但是因为天窗框架整体采用注塑而成,所以天窗框架强度弱,而且天窗框架尺寸差异大,若下部采用传统的固定式定位支撑,则天窗框架中有些部位将存在着悬空,当机器人自动化地将PC-Cover压合在天窗框架上时,这些悬空部位将产生胶合质量不稳定。因此,为了保证PC-Cover与天窗框架之间可靠的自动化胶合质量,需要一种能够解决天窗框架尺寸差异大的自适应定位支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天窗框架尺寸差异大的自适应定位支撑装置,实现对天窗框架的准确定位支撑,保证PC-Cover与天窗框架之间可靠的胶合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天窗的自适应定位支撑装置,包括一工装板、若干浮动支撑机构和三个凸轮锁紧机构,所述凸轮锁紧机构固定安装在工装板同一侧面的三个方向的边沿位置,所述若干浮动支撑机构分别固定安装在工装板凸轮锁紧机构内侧,在每一个浮动支撑机构和凸轮锁紧机构之间的凸轮锁紧机构上包括一压头,所述压头固定连接凸轮锁紧机构,凸轮锁紧机构的运动可以通过压头压紧浮动支撑机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浮动支撑机构的数目为19个,两边对称安装有凸轮锁紧机构的侧边上分别安装有3个浮动支撑机构,另外一边安装有凸轮锁紧机构的侧边上安装有13个浮动支撑机构。
作为优选方案,浮动支撑机构包括一浮动杆、一导向杆、一支杆、一转轴、一配重块,所述导向杆固定安装在工装板上,导向杆内径开有一通孔,浮动杆插入导向杆的通孔内,支杆固定安装在导向杆和凸轮锁紧机构中间的工装板上,支杆上端开一通孔,配重块中间开一通孔,所述转轴贯穿支杆和配重块通孔,配重块可以以转轴为支点转动,配重块一端延伸入导向杆内支撑导向杆内的浮动杆上下移动,配重杆另一端与压头活动连接,压头可以压紧配重块从而带动浮动杆的向上浮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轮锁紧机构还包括一连杆、一凸轮、一弹簧、一螺栓,螺栓固定连接到连杆上,凸轮固定连接工装板连杆下方,凸轮与螺栓外表面紧贴连接,连杆上固定套连一凸轴,压头固定安装在凸轴内侧面上,连杆的转动可以带动凸轴的转动,凸轴的转动带动压头压紧浮动支撑机构,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用于复位连杆的转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机械方式简结的天窗框架刚性不足和定位不稳定问题,为后续PC-COVER可以被自动化、高质量地胶合到天窗框架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浮动支撑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凸轮锁紧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汽车天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天窗的自适应定位支撑装置,包括一工装板10、若干浮动支撑机构20、21、22等和三个凸轮锁紧机构30、31、32,所述凸轮锁紧机构30、31、32固定安装在工装板10同一侧面的三个方向的边沿位置,所述若干浮动支撑机构20、21、22分别固定安装在工装板10凸轮锁紧机构30、32、31内侧,如图2所示,在每一个浮动支撑机构20和凸轮锁紧机构30之间的凸轮锁紧机构上包括一压头60,所述压头60固定连接凸轮锁紧机构30的凸轴304内侧面上,凸轮锁紧机构30的运动可以通过压头60带动浮动支撑机构20的相应运动。所述浮动支撑机构的数目为19个,两边对称安装有凸轮锁紧机构的侧边上分别安装有3个浮动支撑机构,另外一边安装有凸轮锁紧机构的侧边上安装有13个浮动支撑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8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尼龙磨块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