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频拉远单元基体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4121.0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2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汪学;蒋汉金;熊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江美利信压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4B1/0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李海华 |
地址: | 4013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单元 基体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基体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拉远单元(RRU),是将基带信号转成光信号传送,在远端放大;主要用于通讯技术领域的室外基站,将RRU安装在塔架上(天线端)。由于RRU的内部元器件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很大,致使该结构内部空气的温度比较高,进而降低RRU工作效率,缩短RRU内部元器件的工作寿命。
为了降低该结构内部的空气温度,一般所采取的措施是在RRU基体上增加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主要由铝质的导热板和散热片构成,所述散热片平行设置于导热板上,在导热板上成型有连接柱,通过该连接柱将散热装置以及RRU固定到塔架上。但是,该连接柱通常会与相邻的三片散热片产生干涉,传统的散热装置的连接柱所在的散热片以及连接柱两侧的散热片均采用间断结构,从而留出连接柱的位置;但这样加工成型的散热结构会在散热片的间断处造成气流乱窜,不能顺畅地从相邻两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从而影响RRU的散热效果;并且由于连接柱周围的散热片为间断结构,使得这种结构的散热装置在加工时压铸性不好,影响散热装置的质量。同时,现有散热结构的散热片通常比较厚而且比较矮;为了使散热更好,目前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片的高度或增加散热装置整体的体积,但这样就会造成该设备体积增大、重量增加,不仅降低设备的便携性,并且不便于在高空进行安装,同时制造麻烦、制造成本叫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基体散热装置,能够有效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并且压铸工艺性更强,质量更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基体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散热片和连接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与一片与其位置相交的散热片连接为一体结构,且该连接柱两侧相邻的各一片散热片,在连接柱外侧的部分,分别朝远离连接柱的一侧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朝远离连接柱一侧弯曲形成的弯曲段呈圆弧形,并与所述连接柱同轴心线;结构更加合理、美观。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的厚度从与导热板相连的一侧到远离导热板的一侧逐渐减小,使散热片纵向的截面呈楔形;且散热片的高度为60—80mm,其与导热板相连的一侧的厚度为1—2mm。散热片纵向的截面呈楔形,从而使得相邻散热片远离导热板一侧之间的间距增加,从而更有助于热量的散发,能够有效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并且将散热片的高度增加,同时厚度减少,从而使得整个散热装置的质量轻,便于携带和安装;散热片纵向的截面呈楔形,在压铸成型后更便于脱模,使制造方便且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的一端呈弧形;能进一步提高压铸工艺性。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的两侧面与垂直于导热板的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0.5°;压铸成型的散热装置更容易从模具中脱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散热片均为连续的结构,从而使得相邻两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风道)均为完整的通道,这样就使得气流能够顺畅地从气流通道的一端流向另一端,而不会在中途产生乱窜的情况,从而能够实现更好地散热;并且连接柱与散热片成型为一体,连续性更好,压铸工艺性更强,从而使散热装置质量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热板,2—散热片,3—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基体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1、散热片2和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与一片与其位置相交的散热片2连接为一体结构,且该连接柱3两侧相邻的各一片散热片2,在连接柱3外侧的部分,分别朝远离连接柱3的一侧弯曲。这样,所有散热片均为连续的结构,从而使得与连接柱干涉的三片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风道)均为完整的通道,这样就使得气流能够顺畅地从气流通道的一端流向另一端,而不会在中途产生乱窜的情况,从而能够实现更好地散热。具体实施时,所述散热片2朝远离连接柱3一侧弯曲形成的弯曲段呈圆弧形,并与所述连接柱3同轴心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江美利信压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大江美利信压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4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炉车辆设备远程监控系统
- 下一篇:基于步进电机的全自动风向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