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小结合力多线插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3743.1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9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武军;张献军;王荣喜;王文玲;黄小庄;曹荣;霍亚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4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范之敏 |
地址: | 45803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小结 合力 插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小结合力多线插接器。
背景技术
汽车用插接器主要是用来实现电气连接或信号传递,按孔位数不同可分为单线插接器和多线插接器。其中多线插接器因其可实现多路信号传输或多路电气连接,因此被普遍采用。汽车用插接器主要由插座护套(或插头护套,材料为塑料)、插座(或插头,统称端子,材料为金属)组成。插接器的结合力是指插接器的公端(一般由插头护套和插头组成)和母端(一般由插座护套和插座组成)的啮合所需要的力,是影响插接器装配性能的重要指标。插接器结合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插接器中端子(插头和插座)的结合力,多线插接器的结合力近似等于不同孔位中端子结合力之和。因此,当插接器孔位数较多时,结合力往往难以接受。一般认为,减小插接器结合力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减小端子的结合力,而端子的结合力减小往往伴随着接触电阻增加,从而影响插接器的电性能,因此,此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采用安装助力机构,如杠杆助力机构、螺栓助力机构等,此方法虽然能解决结合力的问题,但往往会造成插接器结构复杂,成本大大增加,因此,目前一般在汽车的关键位置才使用此种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线插接器结合力偏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用小结合力多线插接器。所述的这种用于汽车的多线插接器不采用助力安装机构,因此,不会产生因增加助力机构而造成的成本增加。所述的这种用于汽车的多线插接器不减小端子的结合力,因此,不会造成因减小结合力而使接触电阻增大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小结合力多线插接器,包括端子和护套,所述端子包括相插接配合的插头和插座,导线分别与插头和插座相连接;护套包括设于插头外周的插头护套和设于插座外周的插座护套,插头护套一端套设于插座护套外周,插头护套和插座护套中设有端子安装孔腔,插头和插座设置于该孔腔中,不同的插座间设有高度差A。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高度差A为1mm-3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高度差为1-2个。
本实用新型中,相同高度差的插座对称设置在插座护套不同的孔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线插接器中,不同的插座在插座护套内安装时,保持合适的落差A。确定落差A的尺寸时,应先根据对插座4和插头3的结合力-位移曲线分析结果,确定结合力的峰值区间,根据此峰值区间确定插座的安装落差。为保证结合过程的受力平衡,不同落差的插座应对称布置。
一般来说,多线插接器结合过程的结合力值近似等于该插接器中多个插头、插座结合力值的和。因此,传统方案的多线插接器结合过程的结合力值近似等于单个插头、插座峰值结合力(最大结合力)的和。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中,由于不同的插座在插座护套内安装时,设计了合适的落差A,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的多线插接器结合过程的结合力值近似等于部分插头、插座(当只设计一个落差时,该部分插头、插座包括全部插头插座的一半)稳定区间结合力与另一部分插头、插座(当只设计一个落差时,该部分插头、插座包括全部插头插座的一半)峰值区间结合力的和。
当设计一个落差时,插接器的结合力减小部分等于单个插头、插座结合力峰值和稳定值的差与该插接器含有的插头、插座数量一半的积。当设计两个落差时,插接器的结合力减小部分等于单个插头、插座结合力峰值和稳定值的差与该插接器含有的插头、插座数量三分之二的积。
落差A根据峰值区间的位移值确定,一般大约在1mm到3mm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接器是一种小结合力多线插接器,比普通多线插接器结合力降低约30%。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增加助力机构,因此,不会产生因增加助力机构而造成的成本增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线插接器不需要减小端子结合力,因此,不会造成因减小结合力而使接触电阻增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插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插接器所配的插头、插座的结合力-位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37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误操作接线盒
- 下一篇:一种旋转行位油缸抽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