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棕榈加筋护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3231.7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陈财;璩继立;江海洋;李贝贝;魏天乐;刘宝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棕榈 护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路基的护坡、护岸结构,尤其是一种棕榈加筋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路基、护坡、护岸等结构都是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材料修筑而成的结构。目前大量使用的重力式挡墙、板桩挡墙、石砌护坡等,普遍存在造价高、施工复杂、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等特点,不能体现绿色施工与生态保护要求。这些传统的护坡结构强调功能和结构的安全性能,却忽视经济性与生态功能。
棕榈是我国普遍生长的棕榈科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它不仅是优良的观赏树种,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棕榈纤维属于棕树的叶鞘纤维,自古以来就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我国古书有 “其皮作绳千年入水不烂”的记载。棕榈纤维具有不含糖分、不易虫蛀、不易霉变和被腐蚀也不会变脆等优点。
把棕榈纤维同土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棕榈纤维加筋土,是一种均质的三维结构。棕榈纤维均匀而无规则地掺入土中,可被视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材料。这样,棕榈纤维加筋土中不存在明显的薄弱面或者薄弱方向,纤维的交织效果使得棕榈纤维加筋土在承受外力时,表现出更大的整体性、更大的受力范围和比较均匀的应力状态。把棕榈纤维作为加筋材料,运用于护坡工程,既可保证护坡结构的稳定安全等功能要求,还拓宽了现有加筋材料的种类,为护坡结构的绿色施工提供了一种设计简易、造价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传统路基工程、护坡、护岸结构能耗大、工期长等问题,而提拱一种棕榈加筋护坡结构,该结构具有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护生态环保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棕榈加筋护坡结构:包括木桩护脚结构、其特点是:坡底以上自下而上水平均匀铺设棕榈纤维,各层棕榈纤维之间填有填土,护坡坡面边缘堆筑装有种植土的编织袋形成护坡面层。
木桩护脚结构为等间距设置的护脚木桩(1),护脚木桩(1)的间距为1.0m~1.5m,护脚木桩(1)距坡脚的距离为1.5m~2.5m。
护坡的坡角为30°~45°之间。
各层棕榈纤维的垂直间距为0.5m~1.0m。
各层棕榈纤维间中的填土其密实度为最大干密度的0.85~1.0倍之间。
棕榈纤维为棕榈叶鞘去除基部10cm~15cm后的棕榈叶鞘纤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棕榈纤维作为加筋材料,具有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等特点,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棕榈纤维来源于自然,具有抗拉强度高、无污染、不受虫蛀等特点,与填土混合加筋后,使得棕榈纤维加筋土护坡结构在承受外力时,表现出更大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比较均匀的应力状态;(3)以打设施工的木桩作为护脚结构,即提高了护坡结构的初期稳定性,又具有简易方便施工的特点;(4)用编织袋装种植土的护坡面层可以扦插树木或铺草皮作为美化,且成活后的植物根系又会达到进一步加固护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把天然的棕榈叶鞘纤维运用于护坡工程,具有能耗小、废弃物资源化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
(2)棕榈纤维加筋土护坡结构具有施工简单、操作效率高等特点,可节省工期,提高效率。
(3)采用木桩护脚和用编织袋装种植土的护坡面层,具有自然美观的特点,坡面的绿色植被不仅美观,而且其根系可进一步的加固护坡,提高护坡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断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休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棕榈加筋护坡结构:包括木桩护脚结构、护脚木桩1,棕榈纤维2,填土3,装满种植土的编织袋4。
坡底以上自下而上水平均匀铺设棕榈纤维2,各层棕榈纤维2之间填有填土3,护坡坡面边缘堆筑装有种植土的编织袋4形成护坡面层。护坡的坡角为30°~45°之间。
木桩护脚结构为等间距设置的护脚木桩1,护脚木桩1的间距为1.0m~1.5m,护脚木桩1距坡脚的距离为1.5m~2.5m。
各层棕榈纤维2的垂直间距为0.5m~1.0m。各层棕榈纤维2间中的填土3密度为0.85~1.0倍之间。棕榈纤维2为棕榈叶鞘去除基部10cm~15cm后的棕榈叶鞘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3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整板式带肋柱锚索挡墙
- 下一篇:钢护筒跟进替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