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罗茨泵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2977.6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8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庆;陈宗武;徐元蕾;邱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伯仲真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18/1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罗茨泵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罗茨泵转子,特别涉及一种罗茨泵转子型线。
背景技术
现有罗茨泵转子多是采用圆弧-摆线-渐开线型转子型线,如图3中,TV段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Rm的圆弧,ET段是基圆半径为r的渐开线,CE段为摆线,SC段是以O为圆心,以(2R-Rm)为半径的圆弧,这种型线不是光滑曲线,存在“角”点,如图3中的T点。一对转子垂直啮合过程中,其共轭关系如图4所示,S1C1圆弧与V2T2圆弧共轭;C1E1摆线与T2点共轭;E1T1渐开线与T2E2渐开线共轭;T1点与E2C2摆线共轭;T1V1圆弧与C2S2圆弧共轭。由于“角”点的存在,在一对转子同步啮合过程中,在一段时间内会同时出现多点啮合现象(如图4中,啮合点为中心点及上下两端点、上下两“角”点),这似乎提高了两转子之间对气流的阻力,但由于机械加工和装配一定会出现误差,多点啮合就会顾此失彼,就会造成转子型线干涉。同时由于转子压缩时均存在返流现象,这种型线一对转子返流密封腔面积大,当转子由排气位置转动到密封位置时,返流压缩气被封入返流密封腔内,并随转子的转动返流到进气口,返流密封腔越大,封入的返流压缩气越多,返流率越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罗茨泵转子,减少啮合点数,大大降低转子型线干涉几率,避免转子卡死,易于加工及装配,同时减小一对转子返流密封腔面积,降低压缩气体返流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罗茨泵转子,包括本体,本体为二叶式,本体型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圆弧段、共轭曲线段、渐开线段、第二圆弧段、第三圆弧段,第一圆弧段、共轭曲线段、渐开线段、第二圆弧段、第三圆弧段之间平滑连接。
通过设置渐开线段、第二圆弧段替代原有的T点,消除了“角”点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啮合点数,由原来的五点啮合,降低为三点啮合,使一对转子同步啮合过程中,转子型线干涉几率大大降低,避免转子卡死,并且降低了机加工要求,使加工和装配更加容易。一对转子返流密封腔面积减小约30%~45%,大大降低了压缩气体返流率,提高了罗茨泵的工作效率。
所述的第一圆弧段是以本体中心点为圆心,以(2R-Rm)为半径的圆弧,其中R为节圆半径,Rm为1.2R~1.6R。节圆半径为一对转子中心点距离的一半。
所述的渐开线段是基圆半径为r的渐开线,其中r=Rcosθ,R为节圆半径,θ为压力角,θ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取值。
所述的压力角θ取30°~80°。
所述的第三圆弧段是以本体中心点为圆心,以Rm为半径的圆弧,Rm取1.2R~1.6R,其中R为节圆半径。
所述的第二圆弧段是以0.2R~0.5R为半径,同时与渐开线段和第三圆弧段相切的圆弧,R为节圆半径。
所述的共轭曲线段是与第二圆弧段共轭的曲线段。第二圆弧段由无数个点组成,每个点在另一转子腰部的运动轨迹为长幅外摆线,无数个长幅外摆线的包络线形成了这段共轭曲线。
所述的本体型线在以本体横截面水平中心线为X轴,竖直中心线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内,沿X轴上下对称,沿Y轴左右对称,第一圆弧段首部至第三圆弧段尾部组成的曲线段为本体位于该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内的型线线段。
工作原理:
转子啮合时,由于不存在“角”点,啮合点数由原来的五点啮合,降低为三点啮合,啮合点数越少,机械加工误差及装配误差造成的转子型线干涉几率越低,因此降低了机加工和装配要求。一对转子返流密封腔面积大大减少,减小面积约30%~45%,封入的返流压缩气大幅减少,降低返流率,提高了罗茨泵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渐开线段、第二圆弧段,大大降低了啮合点数,使转子型线干涉几率大大降低,避免转子卡死,使加工和装配更加容易;降低压缩气体返流率,提高了罗茨泵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对转子啮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现有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一对转子啮合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对转子返流密封腔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是现有一对转子返流密封腔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放大图。
图中:1、本体;2、第一圆弧段;3、共轭曲线段;4、渐开线段;5、第二圆弧段;6、第三圆弧段;7、返流密封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伯仲真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伯仲真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29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子改性环氧脂肪酸甘油酯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 下一篇:旋转式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