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4122.0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浩杰;张应兵;欧阳彩云;穆芳影;王英杰;邹凯;叶志伟;刘俊;陈永祥;张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48 | 分类号: | F01L1/348;F16H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链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布置设计中,发动机的正时链条系统由曲轴链轮、进气凸轮轴链轮、排气凸轮轴链轮、正时链条、链条张紧器、链条导轨等组成。正时链条系统在装配时需将进、排气凸轮轴调整至一缸上止点,所以进、排气凸轮轴和曲轴正时链轮一般会设有正时标记,用来判定进、排气凸轮轴和曲轴的位置和正时链条的装配。
在现有的正时链条系统中,其进、排气凸轮轴正时链轮上只各有一处正时标记,该标记既用于凸轮轴位置的确定,又用于与正时链条上的正时标记对正。曲轴正时链轮上也只设有一处正时标记,既用于曲轴位置的确定,又用于与正时链条上的正时标记对正。
由于与进气凸轮轴正时链轮和排气凸轮轴正时链轮只各有一处正时标记,既用于凸轮轴位置的判定,又用于与正时链条上的正时标记对正。在判定凸轮轴位置时,与凸轮轴正时链轮正时标记对正的正时标记一般位于缸盖上,观察和校对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链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与进气凸轮轴正时链轮和排气凸轮轴正时链轮上只各有一处正时标记,并且与凸轮轴正时链轮正时标记对正的正时标记一般位于缸盖上,观察和校对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链系统,包括进气凸轮轴正时链轮,排气凸轮轴正时链轮和曲轴正时链轮,所述三种链轮的链轮齿均与一条正时链条的同侧啮合,所述排气凸轮轴正时链轮与曲轴正时链轮之间的正时链条处设有张紧器臂,所述张紧器臂的一侧连接有张紧器,所述进气凸轮轴正时链轮与曲轴正时链轮之间的正时链条处设有导链板,所述正时链条上分别设有进气凸轮轴正时标记、排气凸轮轴正时标记和曲轴正时标记,所述进气凸轮轴正时链轮的齿根圆上设有第一进气正时标记,所述排气凸轮轴正时链轮的齿根圆上设有第一排气正时标记,所述曲轴正时链轮的齿根圆上设有第一曲轴正时标记和第二曲轴正时标记,所述第一进气正时标记与进气凸轮轴正时标记相对应,所述第一排气正时标记与排气凸轮轴正时标记相对应,所述第一曲轴正时标记与曲轴正时标记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进气凸轮轴正时链轮的齿根圆上还设有第二进气正时标记;
进一步,所述排气凸轮轴正时链轮的齿根圆上还设有第二排气正时标记;
进一步,所述第二排气正时标记与设置于进气凸轮轴正时链轮的齿根圆上的第二进气正时标记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进气凸轮轴正时链轮上设有第一进气正时标记和第二进气正时标记,在排气凸轮轴正时链轮上设有第一排气正时标记和第二排气正时标记,曲轴正时链轮上设有第一曲轴正时标记和第二曲轴正时标记,在第一进气正时标记、第一排气正时标记和第一曲轴正时标记分别与正时链条上的进气凸轮轴正时标记、排气凸轮轴正时标记和曲轴正时标记一一对正后,再通过第二进气正时标记与第二排气正时标记进行对正,位置明显,容易观察,方便正时链系统的装配和正时检查,提高了其装配和检查的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张紧器臂的一端固定,所述张紧器臂的另一端与张紧器相连接,所述张紧器臂与正时链条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导链板的两端均为固定,所述导链板与正时链条相接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张紧器推动张紧器臂进而调节正时链条的松紧度,调节十分方便,且调节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链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出气凸轮轴正时链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曲轴正时链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排气凸轮轴正时链轮,2、张紧器臂,3、张紧器,4、正时链条,5、曲轴正时链轮,6、导链板,7、进气凸轮轴正时链轮,8、排气凸轮轴正时标记,9、第一进气正时标记,10、第二进气正时标记,11、第二排气正时标记,12、第一排气正时标记,13、进气凸轮轴正时标记,14、第二曲轴正时标记,15、第一曲轴正时标记,16、曲轴正时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4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