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高效分离纳米材料的卧式离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6542.0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孙仲毅;吴荻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三峡中润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1/20 | 分类号: | B04B1/20;B04B1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瑞杰 |
地址: | 443007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分离 纳米 材料 卧式 离心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高效分离纳米材料的卧式离心机。
背景技术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过程工业的分离悬浮液的离心分离机械,其主要利用混合液中具有不同密度且互不相溶的轻、重液和固相,在离心力场中获得不同的沉降速度的原理,达到分离分层或使液体中固体颗粒沉降的目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具有连续操作、处理量大、耗电量低、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工业上主要的分离设备之一,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提炼、轻工、医药、食品、纺织、冶金、煤炭、选矿、船舶、环保、军工等各个领域的固液分离。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卧式离心机不适用于纳米材料的分离,由于螺旋输送器上的原料分配口与转鼓上的固体出料口的距离较近,易导致固相料堆积于原料分配口的位置,不利于纳米悬浮液的分离。另外,由于转鼓材质的强度不够高,转速较低,转速通常不能高于4500r/min,而在纳米材料的分离中,转鼓的转速要达到6000 r/min以上才可实现分离,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卧式离心机对于纳米材料的分离有局限性,现有技术中的卧式离心机对于纳米级、粉体堆积密度与悬浮液溶剂的密度相差较小的情况的分离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高效分离纳米材料的卧式离心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高效分离纳米材料的卧式离心机,包括机座、机壳、转鼓、螺旋输送器和变速器,所述机壳设置于所述机座的上方,所述转鼓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腔,所述螺旋输送器水平设置于所述转鼓的内部,所述变速器与所述螺旋输送器连接,所述螺旋输送器开设有原料分配口,所述转鼓的端部开设有固体出料口,所述原料分配口与所述固体出料口的距离为650mm-800mm。
其中,所述转鼓为添加铬、钛和钴三种元素的双相钢转鼓。
其中,所述原料分配口与所述固体出料口的距离为700mm。
其中,所述螺旋输送器包括滚筒和若干螺旋叶片,所述若干螺旋叶片均布于所述滚筒的表面,相邻的螺旋叶片的螺距均相等。
其中,所述转鼓包括圆筒转鼓和圆锥转鼓,所述圆锥转鼓和所述圆筒转鼓一体成型,所述固体出料口开设于所述圆锥转鼓的端部。
其中,所述机壳设有固相收集料仓和液相收集料仓,所述固相收集料仓设置于所述固体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液相收集料仓设置于所述圆筒转鼓的尾端。
其中,所述圆筒转鼓的尾端开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设置于所述液相收集料仓的上方,所述排液口内设有液位调节片。
其中,所述圆锥转鼓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筋条。
其中,所述机壳的两侧均设置有轴承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原料由进料端进入螺旋输送器的内部,再由原料分配口流出进入高速旋转的转鼓,并被高速旋转,比重稍重的纳米粉体,靠着离心产生的重力,向转鼓的侧壁方向移动,当沉淀层到一定厚度时则被螺旋输送器向固体出料口推移以实现固液分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原料分配口与固体出料口的距离由原来的600mm增加至650mm-800mm,即把螺旋输送器的原料分配口向固体出料口的远程(反方向)移动了50mm-200mm,可增长物料在转鼓中的停留时间,大大提高了纳米粉料的分离度,且由于原料分配口与固体出料口的距离增长,固相料从原料分配口卸出后其活动空间变大,可避免固相料堆积于原料分配口,更利于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机座,2—机壳,3—转鼓,31—圆筒转鼓,32—圆锥转鼓,4—螺旋输送器,41—滚筒,42—螺旋叶片,5—变速器,6—原料分配口,7—固体出料口,8—固相收集料仓,9—液相收集料仓,10—排液口,11—液位调节片,12—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高效分离纳米材料的卧式离心机,包括机座1、机壳2、转鼓3、螺旋输送器4和变速器5,所述机壳2设置于所述机座1的上方,所述转鼓3设置于所述机壳2的内腔,所述螺旋输送器4水平设置于所述转鼓3的内部,所述变速器5与所述螺旋输送器4连接,所述螺旋输送器4开设有原料分配口6,所述转鼓3的端部开设有固体出料口7,所述原料分配口6与所述固体出料口7的距离为650mm-8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三峡中润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宜昌三峡中润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6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