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流发电嵌入式智能灌溉施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5742.X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7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涛;张和喜;王群;蒋毛席;冯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5/16 | 分类号: | A01G25/16;A01C2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流 发电 嵌入式 智能 灌溉 施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流发电灌溉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水流发电嵌入式智能灌溉施肥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广泛使用的灌溉系统通常由控制器和电控阀构成,其供电方式有输电线路供电和太阳能供电两种方式;前者存在架设线路工程量大、耗电量高等缺陷,后者不仅维护成本高、而且容易受到日照条件限制。为此,公告号为“CN172376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由与水源连接的发电机、与该发电机电连接的储电器、与该储电器电连接的电控阀构成。该灌溉控制系统虽然克服了传统灌溉系统的缺陷,但由于未采用嵌入式控制系统,因此无法满足多任务实时处理的要求。另外,由于没有设置用于采集土壤水分、PH值、EC(土壤可溶性盐分)值的传感器,因此只能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定时进行灌溉,不能根据土壤墒情、土壤PH值和EC值进行适时准确灌溉和施肥,节水效果欠佳。还有,该专利虽然采用了控制信号接收器和发送器,能够实现远程控制;但由于为单向通信,因此无法对灌溉和施肥数据进行修改和控制,操作仍有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根据土壤墒情、PH值和EC值自动进行灌溉的水流发电嵌入式智能灌溉施肥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电源系统由与灌溉管网连通的发电机、与该发电机电连接的蓄电池构成;所述控制系统由与蓄电池电连接的控制器、分别与该控制器电连接的若干个温湿度传感器和若干个EC/PH值传感器、与灌溉管网连通且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若干个电控阀和若干个流量计、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若干个第二电控阀构成。
蓄电池与上位机管理系统电连接,该上位机管理系统由与蓄电池电连接的中央处理器、分别与该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的显示模块和存储模块构成;中央处理器通过第一传输模块与第二传输模块无线连接,该第二传输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传统的水流发电灌溉系统中增加了若干个温湿度传感器、EC/PH值传感器、以及第二电控阀;因此可及时采集土壤水分、EC值、PH值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再由该控制器通过电控阀适时调整灌溉量、通过第二电控阀适时调整施肥量。由于增加了上位机管理系统,而且采用了两个传输模块;因此可在上位机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实现双向通信,极大地方便了数据存储、修改和管理;由于上位机管理系统结合了GPS和嵌入组件式GIS MapX,因此可与控制系统联合实现灌溉,对农业用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配置。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灵活配置不同的阀门组、不同的灌溉时间和灌溉量、以及不同的施肥配方等多种组合,而且还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滴灌、喷灌、微灌等多种灌溉方式,以适应各种作物的灌溉和施肥要求。本实用新型不仅智能化程度高、监控及时准确可靠,而且还能实现远程控制和多任务处理;具有节能、节水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显示模块1、存储模块2、第一传输模块3、第二传输模块4、控制器5、第二电控阀6、EC/PH值传感器7、温湿度传感器8、灌溉管网9、电控阀10、流量计11、发电机12、蓄电池13、中央处理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电源系统由与灌溉管网9连通的发电机12、与该发电机电连接的蓄电池13构成,所述控制系统由与蓄电池13电连接的控制器5、埋设在土壤中分别与该控制器电连接的若干个温湿度传感器8、埋设在土壤中分别与该控制器电连接的若干个EC/PH值传感器7、与灌溉管网9连通且分别与控制器5电连接的若干个电控阀10、与灌溉管网9连通且分别与控制器5电连接的若干个流量计11、与控制器5电连接的若干个第二电控阀6构成。
为了便于控制管理,本实用新型还增加了上位机管理系统;该上位机管理系统由与蓄电池13电连接的中央处理器14、分别与该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的显示模块1和存储模块2构成。为了在所述上位机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实现双向通信,中央处理器14与第一传输模块3电连接,控制器5与第二传输模块4电连接,第一传输模块3与第二传输模块4无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5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昆虫社会行为训练管
- 下一篇:一种卫生筷子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