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用菌菌棒开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4080.6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4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眭亚平;梁延海;赵厚坤;翁海龙;刘官久;马春辉;李慧仁;郭春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5000 黑龙江省大兴安***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开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开口机。
背景技术
目前,袋装食用菌培育过程中,出菇前将包裹菌胚的包装物刺破,并到达菌胚一定深度便于出菇的工序叫开口,将完成这一工序的机械设备叫开口机,又称割口机或刺口机。
CN101305676A公开了一种黑木耳菌包全自动割口机,其开口系统由水平输送系统、滚动输送系统和固定的开口刀具系统组成。但是,该发明的结构组成中水平输送系统实际上多余的,使得设备结构复杂,且难以保证菌棒做纯滚动运动,也就难以保证按预定距离在菌棒上开口。同时,冗余的水平输送系统不仅对菌棒输送和开口无益,还会由于其对菌棒底部造成附加力使其损坏。其次,该发明的滚动输送系统和开口刀具系统,在工作时相对于菌棒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它不能根据菌棒的大小和形状自动调节间距。此间距预设小了,容易压溃菌棒;大了不能达到预定的开口深度,因而难以保证开口质量。再次,该发明在开口作业时,菌棒处于竖直状态进入开口通道,由于其柱面和底面并不是规则的圆柱形和平面,特别是菌棒的底面积相对于柱面面积来说比较小,竖直状态时菌棒是不稳定的,在运动状态下它更不稳定,这样它很难准确地进入开口通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开口质量好,能对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菌棒进行开口作业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输送带系统、刀架系统、自动喂料装置和驱动系统,所述的刀架系统由开口刀、开口刀座和随动压紧机构组成,其中随动压紧机构由上弹簧、下弹簧、上调整螺母、下调整螺母和两端带有螺纹的直杆组成,所述的输送带系统通过固定装置水平安装在机架的上部,所述的开口刀座设在输送带系统的上方,开口刀座上等间隔地安装有成排的开口刀,开口刀的刀尖与输送带的工作面相对,所述的机架的纵梁上开有滑动槽,滑动槽内安装有直杆,所述的直杆的上端通过上调整螺母与开口刀座相连,下端拧有下调整螺母,开口刀座与纵梁、纵梁与下调整螺母之间分别设有上弹簧和下弹簧,所述的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输送带系统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设置在菌棒通道的进口侧,并经安装支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靠近菌棒通道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且低端与输送带的工作面靠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使用维护简便;
2、只用一条输送带与刀架系统配合,即可实现菌棒的输送、开口动作,简化了设备的传动路线,使得设备结构简单紧凑;
3、开口刀座通过随动压紧机构与机架相连,使开口刀座对菌棒的压紧力基本衡定,开口深度均匀,开口质量好;
4、通过拧动上调整螺母和下调整螺母,可以调整上弹簧和下弹簧的预紧力,进而调整开口刀座对菌棒的预压紧力以及菌棒通道的预设高度,从而实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菌棒的开口作业;
5、自动喂料装置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得菌棒能够靠自重进行自动喂料,省去专门的喂料人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送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刀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开口刀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4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