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用菌菌棒开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4080.6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4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眭亚平;梁延海;赵厚坤;翁海龙;刘官久;马春辉;李慧仁;郭春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5000 黑龙江省大兴安***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开口 | ||
1.一种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包括机架(2)、输送带系统(4)、刀架系统(6)、自动喂料装置(1)和驱动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架系统(6)由开口刀(13)、开口刀座(12)和随动压紧机构(3)组成,其中随动压紧机构(3)由上弹簧(14)、下弹簧(15)、上调整螺母(16)、下调整螺母(17)和两端带有螺纹的直杆(24)组成,所述的输送带系统(4)通过固定装置(23)水平安装在机架(2)的上部,所述的开口刀座(12)设在输送带系统(4)的上方,开口刀座(12)上等间隔地安装有成排的开口刀(13),开口刀(13)的刀尖与输送带(22)的工作面相对,所述的机架(2)的纵梁(9)上开有滑动槽(10),滑动槽(10)内安装有直杆(24),所述的直杆(24)的上端通过上调整螺母(16)与开口刀座(12)相连,下端拧有下调整螺母(17),开口刀座(12)与纵梁(9)、纵梁(9)与下调整螺母(17)之间分别设有上弹簧(14)和下弹簧(15),所述的驱动系统(7)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与输送带系统(4)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1)设置在菌棒通道(5)的进口侧,并经安装支架(8)与机架(2)固定连接,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1)靠近菌棒通道(5)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且低端与输送带(22)的工作面靠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刀座(12)由侧板(18)、平板(19)、横条(20)和调整螺栓(21)组成,所述的横条(20)的两端插接在由平板(19)和侧板(18)围成的插槽内,所述的调整螺栓(21)安装在侧板(18)的螺纹孔内,并顶在横条(20)侧面的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条(20)的两侧面上等间隔地开有半圆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刀(13)的刀尖与开口刀座(12)下表面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刀(13)的布置形式为梅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1)的倾斜角度为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40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