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着丝粒结构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2254.2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2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曹广力;贡成良;薛仁宇;朱越雄;郑小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26 | 分类号: | G09B23/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着丝粒 结构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着丝粒结构教具。
背景技术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的一种“装置”,在染色体的形态上表现为一个缢痕。近来在电镜下观察发现的资料表明,着丝粒(染色体的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为染色质的结构,将染色体分成二臂,在细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
着丝粒的主要作用是使复制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可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在很多高等真核生物中,着丝粒看起来像是在染色体一个点上的浓缩区域,又称主缢痕。此是细胞分裂时纺锤丝附着之处。
在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有一个向内凹陷的缢痕,称为主缢痕。电镜下可见主缢痕两侧有一三层结构的蛋白质成分的特化部位,称为动粒。动粒是着丝粒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染色体着丝粒部位形成的一种圆盘状的结构,微管与之连接,与染色体分离密切相关,每一个中期染色体有两个动粒,位于着丝粒的两侧。
若着丝粒丢失了,那么染色体就失去了附着到纺锤丝上的能力,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就会随机地进入子细胞。然而有着丝粒的染色体也会出现这种异常分配,那就是复制后的两个染色体拷贝并不总是正确地分离进入子细胞。在此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概率通常是很低的。若发生错误会引起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因此着丝粒的研究尤为重要,由于着丝粒结构微小,需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老师在讲解染色体着丝粒时一般用图片,然而图片缺乏生动性,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有效的加深学生的记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形象生动的着丝粒结构教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着丝粒结构教具,包括镜像设置的两个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一长条状连接体、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中部外侧面的圆盘体、插设在所述圆盘体上的至少四根插杆。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圆盘体设置有三层,所述圆盘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杆相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插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限位装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杆相配合插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体代表染色单体,插杆代表微管,圆盘体代表动粒。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三维立体拆装结构,不仅能有效增加使用者的动手能力更能加深使用者的记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图。
其中:1、本体;2、连接体;3、圆盘体;4、插杆;5、通孔;6、限位装置;7、插口;8、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着丝粒结构教具,其包括镜像设置的两个本体1,本体1包括一长条状连接体2、设置在连接体2中部外侧面的圆盘体3、插设在圆盘体3上的四根插杆4。
圆盘体3设置有三层,圆盘体3上设置有与插杆4相对应的通孔5。
插杆4上设置有与通孔5相配合的限位装置6。
连接体2上设置有与插杆4相配合插口7。
两个连接体2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磁铁8。
连接体2代表染色单体,插杆4代表微管,圆盘体3代表动粒(着丝点)。
在使用时,将插杆4穿过圆盘体3固定在连接体2上的插口7,将两个连接体2吸附在一起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2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菜谱口味选择的实现方式
- 下一篇:肥皂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