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8212.1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英迪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5/06 | 分类号: | E05F5/0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62 广东省中山市神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缓冲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门体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门窗大多是采用金属框把门体四边包边的方式,结构复杂,加工和用材成本居高不下,而且风格单一,不能满人们的个性化的需要,现有的缓冲装置在门体的应用主要是在机械设备的门体上得到应用,结构复杂,不能通用,也不适用于普通门体,因此我们研制了一种在建筑上的门窗体上使用到缓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它能有效地夹持被夹物的紧固,而且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快捷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缓冲装置,它包括座体和复位机构,所述座体设有导腔,该复位机构包括阻尼器,连接于活塞杆末端的抵持部及用于推抵该抵持部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设有拨杆,推抵所述拨杆以使所述转动部在所述导腔内移动。
在上述的缓冲装置中,所述阻尼器的尾部设有连接部。
在上述的缓冲装置中,所述抵持部设有通孔,所述转动部上部设有转柱,所述转柱位于所述通孔内。
在上述的缓冲装置中,所述转动部下部设有滚动轮,在所述转柱内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抵持部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孔固定。
在上述的缓冲装置中,所述滚动轮数量为2个。
在上述的缓冲装置中,所述导腔的末端设有限位部,所述转动部正向移至所述限位部时转动以锁止;所述转动部反向移出所述限位部时转动以松开复位。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用时,推抵所述拨杆, 拨杆受外力和阻尼器的阻力同时作用,当外力大于阻力时, 活塞杆压缩带动转动部进入到限位部锁止,当拨杆反向外力作用时, 转动部转动脱离限位部,在阻尼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使转动部相对远离限位部运动,这样门体具有很好缓冲,不产生噪声,传动稳定,产品档次高;此外它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快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中首先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叙述,不能限制为具体保护范围。如果是反过来的话,所叙的方位也相反。
在说明书中,缓冲装置的形状和大小不作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对形状和尺寸进行适当调整。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请参阅图1-3,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缓冲装置,它包括座体1和复位机构2,所述座体1设有导腔11,该复位机构2包括阻尼器21,连接于活塞杆22末端的抵持部23及用于推抵该抵持部23的转动部24;所述转动部24设有拨杆25,推抵所述拨杆25以使所述转动部24在所述导腔11内移动。
所述阻尼器21的尾部设有连接部26。
所述抵持部23设有通孔27,所述转动部24上部设有转柱28,所述转柱28位于所述通孔27内。
所述转动部24下部设有滚动轮29,在所述转柱28内设置有内螺纹孔30,所述抵持部23通过螺栓32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孔30固定。
所述滚动29轮数量为2个。
所述导腔11的末端设有限位部12,所述转动部24正向移至所述限位部12时转动以锁止;所述转动部24反向移出所述限位部12时转动以松开复位。
使用时,推抵所述拨杆25, 拨杆25受外力和阻尼器21的阻力同时作用,当外力大于阻力时, 活塞杆22压缩带动转动部24进入到限位部12锁止,当拨杆25反向外力作用时, 转动部24转动脱离限位部12,在阻尼器21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使转动部24相对远离限位部12运动,这样具有很好缓冲,不产生噪声,传动稳定,产品档次高,因此,它是一种技术性优越的产品。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英迪门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英迪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8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框型材
- 下一篇:一种可调扭矩的阻力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