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3548.0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7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展德奎;张会勇;林继铭;廖业宏;张世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1/08 | 分类号: | G21C11/08;G21C13/02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压水堆是核电站的主流堆型之一,在设计有堆腔注水系统的压水堆核电厂中,若发生严重事故会出现因反应堆冷却系统丧失冷却水导致堆芯熔化等恶劣现象,堆芯熔融物会最终坍塌到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简称RPV)下封头内,为防止堆芯熔融物熔穿RPV下封头壁面,需要向堆腔内注入冷却水,冷却水进入RPV外壁面与反应堆保温层之间的流道,直至淹没RPV下封头且到较高液位水平,冷却水经RPV下封头加热形成汽水混合物,再经流道出口流出,从而带走RPV内的衰变热量,防止RPV下封头被熔穿而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
冷却水能否成功将热量带出而使RPV下封头不被熔穿,主要取决于RPV下封头外壁面的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简称CHF)是否大于堆芯熔融物在该处所传导出的热流密度。若在RPV下封头外壁面的所有区域,CHF值均大于堆芯熔融物在该处所穿导出的热流密度,则表明冷却水可以将热量带出,并保证RPV下封头不被熔穿。大量相关试验表明,保温层与RPV之间的流道对下封头CHF值有较大影响,尤其是RPV下封头与保温层之间的流道结构对CHF值有较大影响作用。
目前,实施堆腔注水系统的核电厂主要有AP1000核电厂及CPR1000+核电厂,AP1000核电厂的RPV下封头外的保温层为圆弧形结构,加工、制造比较复杂,相应的造价也比较高,不利于降低核电厂的建设成本;而CPR1000+核电厂的RPV下封头外的保温层为直板型,这种保温层结构虽然造价较低,但是不利于提高CHF值。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下封头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值,且装配灵活、加工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保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反应堆压力容器下封头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值,且装配灵活、加工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保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保温装置,设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之外,所述保温装置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壁之间形成冷却水流道,且所述保温装置的底部形成有流道入口,所述保温装置的顶部形成有流道出口,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之外的导流层及保温层,所述导流层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冷却水流道,且所述导流层的内壁上固定有扰流片,其中,所述扰流片包括基座及若干扰流叶片,若干所述扰流叶片均匀地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导流层的内壁上。
较佳地,通过平直金属片扭曲而形成所述扰流叶片。
较佳地,所述导流层对应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下封头的位置处形成第一弯折部。
较佳地,所述导流层还包括呈圆桶状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壁相平行,从所述本体部的底端至所述流道入口方向依次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弯折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从所述本体部的底端至所述流道入口方向依次弯折,多个所述导流板的内表面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冷却水流道。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具有一呈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流道入口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邻近于所述流道入口处的所述导流板垂直于所述底板。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弯折部,且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形状相同。
较佳地,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数量与所述导流板的数量相同,所述保温板一一对应地固定于所述导流板的外表面上。
较佳地,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相邻两所述保温板的连接处,并与所述保温板、所述导流板相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及固定件,所述底座具有两呈弯折状的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分别抵触相邻的两所述保温板,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保温板及所述导流板。
较佳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反应堆堆腔的内壁上。
较佳地,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与所述保温层相接触,且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保温层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呈圆桶状,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固定有支撑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3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光栅流速流量计
- 下一篇:一种风源热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