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温杯杯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9871.2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7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程永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永阳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杯 杯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杯杯盖。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杯盖结构众多。如中国专利CN200520115740.6号提出了“一种由不锈钢材料贴合注塑材料成型的真空杯杯盖”。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不锈钢材料贴合注塑材料成型的真空杯杯盖,包括:内盖与不锈钢薄片构成的内塞之间为注塑结构,是在内塞上表面紧密粘合着内盖;其结构为:内塞是口朝上的偏圆筒,筒口端部是垂直圆筒边的弯边;所述内盖是口朝下的偏圆外筒,连着口朝上的偏圆内筒,构成纵剖面形状为去掉底横划的拉开的凹字状;内盖中部凹陷状的圆筒外表面紧粘着圆筒状内塞的内表面。上述杯盖的内盖体可以避免水与塑料接触的弊端。但其存在以下不足: 1、上述不锈钢片与内盖的连接结构,其结构复杂,保温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水与塑料接触、结构简单、保温效果好的保温杯杯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保温杯杯盖,杯盖本体中设有内盖,内盖上设有不锈钢片以避免水与塑料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片的剖面呈“凵”形,不锈钢片包覆内盖底端,内盖上设有台阶,“凵”形不锈钢片具有翻扣段,并通过翻扣段将不锈钢片扣压在内盖的台阶上,杯盖上设有密封圈,封水时密封圈与不锈钢片的翻扣段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不锈钢片通过翻扣段将不锈钢片扣压在内盖的台阶上,其减少了不锈钢片的高度,可避免水与塑料接触,且结构十分简单。由于不锈钢片的高度较低,封水时密封圈与不锈钢片的翻扣段相接触,密封圈可阻止热气扩散,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盖与杯盖本体相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应用于普通杯盖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盖可在杯盖本体中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可适用于具有上、下移动内盖的杯盖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温杯杯盖,杯盖本体1中设有内盖2,内盖上设有不锈钢片3以避免水与塑料接触。不锈钢片3的剖面呈“凵”形,不锈钢片包覆内盖底端,内盖上设有台阶4,“凵”形不锈钢片具有翻扣段5,并通过翻扣段将不锈钢片扣压在内盖的台阶上,杯盖上设有密封圈6,封水时密封圈6与不锈钢片的翻扣段5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内盖2与杯盖本体1相固定。
由于不锈钢片通过翻扣段将不锈钢片扣压在内盖的台阶上,其减少了不锈钢片的高度,可避免水与塑料接触,且结构十分简单。由于不锈钢片的高度较低,封水时密封圈与不锈钢片的翻扣段相接触,密封圈可阻止热气扩散,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内盖2可在杯盖本体中上下移动。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其同样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也可适用于具有上、下移动内盖的杯盖上。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个案,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替换均应理解为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永阳,未经程永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98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