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桶装水盖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5929.1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9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金宝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国荣 |
地址: | 51909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桶装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桶装水盖注塑模具,属于模具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色模是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传统双色模的结构都是采用两套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前模固定不动,两套后模同时旋转180度,互换位置后进行换色注塑。由于采用两套模具,因此需要较大吨位的注塑机,不仅体积大,而且耗电量也大,装配程序复杂,注塑时前后模的合模精度难以保证,模具内部的水路气路接头也十分复杂,总体而言,使整个制造成本高,加工难度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的桶装水盖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桶装水盖注塑模具,包括固定在机器上的前模以及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器上的后模,所述后模安装在设于机器上的转盘上,后模上绕转盘的转轴对称设置有用于成型第一颜色的第一成型区以及用于成型第二颜色的第二成型区。
优选的是,所述前模上分别设有与第一成型区、第二成型区对应的第一进胶口以及第二进胶口。
进一步的,上述前模的第二进胶口处设有水盖的出水口成型部,第二进胶口设置在出水口成型部的根部一侧。
更进一步的,上述第二成型区内设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位于出水口成型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一体式的后模结构,制造成本低,加工难度大大降低,而且后模与注塑机的组装更简单,合模精度容易保证,水路和气路的连接更简洁,从而使得整套模具的体积变得更小,不仅方便运输,而且加工成本也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模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3所示的一种桶装水盖注塑模具,包括固定在机器上的前模1以及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器上的后模2,所述后模2安装在设于机器上的转盘3上,后模2上绕转盘3的转轴对称设置有用于成型第一颜色的第一成型区21以及用于成型第二颜色的第二成型区22。其中,所述前模1上分别设有与第一成型区21、第二成型区22对应的第一进胶口11以及第二进胶口12。开始生产时,第一进胶口11先向第一成型区21注入材料,成型完毕后,后模2被推出,进而转动180°,第一成型区21与第二成型区22互换位置,第二进胶口12向在第一成型区21成型的产品注入另外一种颜色的材料,得到最终的产品,后模2再次被推出,产品从模具中被顶出。同时,第一进胶口11向第二成型区22注入第一种颜色的材料,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加工生产。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的后模结构,制造成本低,加工难度大大降低,而且后模与注塑机的组装更简单,合模精度容易保证,水路和气路的连接更简洁,从而使得整套模具的体积变得更小,不仅方便运输,而且加工成本也降低。
所述前模1的第二进胶口12处设有水盖的出水口成型部13,第二进胶口12设置在出水口成型部13的根部一侧。水盖的出水口31是一个凹槽,水桶与饮水机安装时,出水口31被饮水机戳穿,进而输出水桶里的水。由于出水口31是凹槽,因此,所述出水口成型部13为一个凸台,将第二进胶口12设置在出水口成型部13的根部一侧,能够解决产品注塑时间长的问题,与原先的生产周期相比缩短了近3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也解决了顶穿面冷胶的情况,从而把模具漏水问题控制在临界点范围内。
所述第二成型区22内设有顶出装置23,所述顶出装置23位于出水口成型部13的下方。该顶出装置23包括顶杆,顶杆下方可以通过插入垫片调整顶杆的顶出高度。
以上说明书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进行任何简单的修改及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金宝模具有限公司,未经珠海金宝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5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式夹具
- 下一篇:钻孔机支撑座的减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