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冰芯样品去污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7501.2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7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平;侯书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6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样品 污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分辨率痕量元素分析冰芯样品去污染的装置。
背景技术
雪冰痕量元素由于其浓度非常低,所以其记录的解译相当困难。冰芯样品的洁净程度是获得准确可靠痕量元素数据的关键因素,而冰芯样品在钻取、运输、贮存和处理过程中,其外部不可避免受到各种因素的污染,如空气、钻头、电缆、包装材料等。因此,为了获得洁净的样品和可靠的分析数据,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将冰芯外部污染的部分去掉。Candelone et al. (1994) (An improved method for decontaminating polar snow and ice cores for heavy metal analysis. Analytica Acta,299 (1), 9-16) 介绍了一种冰芯去污染装置;中国专利也公开了“一种冰芯样品前处理的装置”(专利号:zl201220462387.9)。装置主要包括支架、转筒、摇把、导轨和紧固螺丝等配件,冰芯去污染时把冰芯水平放置并将冰芯两端固定在转筒内,然后通过机械的方法逐层削掉冰芯外部污染的部分,最后获得最里面的洁净样品用于痕量元素分析。传统冰芯去污染装置虽然有效解决了冰芯去污染的问题,也促进了雪冰痕量元素的研究,但仍存在不足,表现为:
这种前处理去污染装置结构比较复杂,配件较多,去污染时冰芯水平放置,需要将冰芯两端放置在转筒内并用紧固螺丝固定,固定可移动支架。去污染过程需要第二个人配合并转动摇把,才能完成去污染工作,去污染结束后又需要将紧固的螺丝、支架松开,程序复杂,耗时耗力。另外这种装置需要的冰芯样品量比较大,至少需要10 cm以上的冰芯才能进行去污染工作,这样很难满足10 cm以下大量冰芯样品去污染工作;另一方面也造成样品的分辨率比较低(10-20 cm/样品),影响冰芯痕量元素记录的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冰芯样品去污染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省时省力,也可以有效地对4-5 cm长度的冰芯样品进行去污染工作,从而获得高分辨率洁净冰芯样品。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冰芯样品去污染装置,包括顶板、背板、底板、三角块固定板、底座、顶座、可移动柱和压头。由顶板、背板、底板和三角块固定板组成立式支撑架,其特征是底座放置在底板上,底座与顶座垂直相对,带有压头的可移动柱穿过顶板开孔与顶座连接。顶座与底座间置有冰芯,底座下端的底座轴嵌入底板的底板开孔内,底座和顶座表面分别有向上和向下突出的尖头螺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立式结构,需要去污染的冰芯不像传统冰芯去污染装置被水平固定在套筒内,而是被垂直固定在底座和顶座之间。利用可移动柱可以实现不同长度冰芯的固定,底座和顶座的直径小于冰芯的尺寸,这样避免了传统装置冰芯两端各2-3 cm由于被固定在套筒内无法进行去污染,因此可以实现对4-5 cm长度冰芯进行去污染,保证了高分辨率冰芯样品研究的需要。
2、本实用新型装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固定配件,冰芯下部依靠冰芯自身的重量稳固地坐在底座的尖头螺丝上面,而冰芯上部依靠自然下垂顶座的尖头螺丝固定。因此冰芯的固定过程相比传统冰芯去污染装置简单、快速,加上需要的冰芯样品量比较小,整个去污染过程工作量小并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冰芯固定部件剖面示意图。
图中:1、顶板,2、背板,3、底板,4、三角块固定板,5、底座,6、底座轴,7、顶板开孔,8、底板开孔,9、可移动柱,10、压头,11、顶座,12、尖头螺丝,13、冰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冰芯样品去污染装置,包括顶板1、背板2、底板3、三角块固定板4、底座5、顶座11、可移动柱9和压头10。由顶板1、背板2、底板3和三角块固定板4组成立式支撑架,支撑架的前侧和左右两侧为开放空间,便于冰芯的去污染操作;背板2与底板3和顶板1之间的结合部位用紧固螺丝进行固定;背板2与顶板1和底板3夹角之间用三角块固定板4固定,使支撑架更加稳固。底座5放置在底板3上,底座5与顶座11为圆柱状,且垂直相对,带有压头10的可移动柱9穿过顶板开孔7与顶座11连接。顶座11与底座5间置有冰芯13,底座5下端底座轴6嵌入底板3的底板开孔8内,底座5和顶座11表面分别有向上和向下突出的尖头螺丝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7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站再热蒸汽冷端的钢管
- 下一篇:双室连体玻璃钢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