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4428.3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6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毅斌;陈敏;杨有泉;李艳春;郑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3/00 | 分类号: | A01N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红萍 活性 保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属于农用装备和农业科研仪器领域,主要用于长期保存从野外采集的红萍活性,也可以用于长期保存其它水生植物活性,适用于科考站、资源圃和农业科学实验室等场合。
背景技术
红萍是水生蕨类植物,通常多水养,也可以湿润养殖。红萍粗蛋白含量高,是很好的肥料、饲料和食品。许多研究也表明,红萍具有一定的耐污能力,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吸收和富集各种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增加溶解氧,降低化学需氧量,使富营养化水域变清澈,故红萍在净化被污染水体和循环利用水资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野外采集和保存红萍品种是项很重要的工作,不仅可为良种繁育提供丰富的原始材料,还可鉴定出一些优良萍种,直接应用于生产或环境污染治理。
红萍品种采集与大部分植物品种采集不同,这是由于相当大部分红萍品系在自然生态条件下主要以无性繁殖存在,故红萍品种采集的对象主要是红萍营养体。通常科考队员从采集到红萍品种至送达农业科学研究单位或资源圃的时间需要数天,甚至1~2个月,在此期间,必需保存红萍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使得野外采集到的红萍始终处于“光照、保湿、防热、通风”等保鲜的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包括保存箱体和保存箱盖,所述保存箱体内放置有至少一个野外红萍采集盒,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内设置有用于贮存红萍活性保存液的红萍湿养介质,所述保存箱盖内设置有光源系统,所述保存箱体内设置有通风防热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的开口处采用防虫网封口。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系统包括LED灯板组件,所述LED灯板组件通过灯板固定板和紧固件支承在保存箱盖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LED灯板组件与保存箱盖底侧之间的间隙为8~15mm。
进一步的,所述保存箱体内腔通过隔板分成两个隔室,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存放于一个隔室内,所述通风防热系统设置于另一个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防热系统包括放置于另一个隔室内的冰块,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有微型通气扇,所述微型通气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隔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保存箱体和保存箱盖均由保温材料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通过野外红萍采集盒内的红萍活性保存液、光源系统和通风防热系统,为红萍创造了“保湿、光照、防热、通风”等红萍保持活性的微生态环境,使红萍在野外考察或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可长时间保存活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保存箱盖,2-保存箱体,3-LED灯板组件,4-防虫网,5-野外红萍采集盒,6-红萍湿养介质,7-冰块,8-隔板,9、12-紧固件,10-微型通气扇,11-灯板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包括保存箱体2和保存箱盖1,所述保存箱体2内放置有至少一个野外红萍采集盒5,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5内设置有红萍湿养介质6,所述红萍湿养介质6贮存有足够量的红萍活性保存液,所述保存箱盖1内设置有光源系统,所述保存箱体2内设置有通风防热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萍湿养介质6始终保持整体充分湿润且透气状态,红萍根系可以扎入红萍湿养介质6中,吸取红萍活性保存液的营养物质;每个野外红萍采集盒5均有独立的红萍湿养介质6,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5的开口处采用防虫网4封口,有利于防止病虫害发生及其交叉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存箱体2和保存箱盖1均由保温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光源系统包括LED灯板组件3,所述LED灯板组件3通过灯板固定板11和紧固件12支承在保存箱盖1的底部,所述LED灯板组件3与保存箱盖1底侧之间的间隙为8~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4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