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面片整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7020.3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9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真;杨业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C9/08 | 分类号: | A21C9/08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整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过程中中面片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主食加工过程中,主食馒头、花卷等许多食品需要使用相对较薄且宽的面片来做成,但目前面片的生产整形过程是无法自动连续完整生产。由于面片本身物理特性受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含水量、醒发程度等较多因素影响,导致面片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整形辊组之间,面片会产生淤积或是拉伸的现象。在连续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手工调节整形对辊的间隙及转速,以保证生产面片的完整光滑。这种面片整形方式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操作人员的经验不同、力度不一,使得面片质量无法保证,会对后续工序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面团的重量以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产生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面片整形装置,能够自动化生产出质量稳定、厚度均匀、表面光滑的面片,实现生产自动化,减少人工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面片整形装置,包括上、中、下三对整形辊,每对整形辊各连接一台电机,第一对整形辊与第二对整形辊之间设有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通过中央处理器与第一对整形辊电机连接;第二对整形辊与第三对整形辊之间设有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通过中央处理器与第二对整形辊电机连接;第三对整形辊连接第三电机。
所述的电机通过链轮及配合设置的链条驱动整形辊。
所述的上、中、下三对整形辊垂直排列。
所述的传感器采用光电传感器。
所述的中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利用传感器感应生产线上的面片生产情况,将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器,经分析发出信号,从而控制每对整形辊的电机的转速,使得面片在整形过程中,避免面片的淤积或拉伸,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厚度均匀、表面光滑的面片,实现生产自动化,减少人工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中、下三对整形辊,且三对整形辊垂直排列,每对整形辊各连接一台电机,电机通过链轮9及配合设置的链条10驱动整形辊,第一对整形辊1与第二对整形辊2之间设有第一传感器7,第一传感器7通过中央处理器与第一对整形辊电机4连接;第二对整形辊2与第三对整形辊3之间设有第二传感器8,第二传感器8通过中央处理器与第二对整形辊电机5连接;第三对整形辊3连接第三电机6,中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传感器采用光电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三对整形辊安装在左机板12及右机板11上,且三对整形辊垂直排列,传感器安装于机板之间的横杆上,第一传感器7安装于第一对整形辊1(即上整形辊)与第二对整形辊2(即中整形辊)之间,第二传感器8安装于第二对整形辊2与第三对整形辊3(即下整形辊)之间。面片经输送至第一对整形辊1上方,经第一对整形辊1第一次压延、整形,第一传感器7感应面片的压延情况,第一传感器7将信号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将信号分析后,在发出信号控制第一电机4,当面片在第一对整形辊1与第二对整形辊2之间出现淤积状态时,单片机控制第一电机4的转速加快,当面片出现拉伸状态时,单片机控制第一电机4的转速降低。单片机将收到的传感器信号划分为多个范围,根据信号所属的范围来控制电机的相应转速。当面片处于第二对整形辊2与第三对整形辊3之间时,由第二传感器8控制第二电机5,处理面片的情况同理,在此不再熬述。第三电机6不受单片机的控制,以定速运行。在第三对整形辊3的正下方设有传送带,将整形后的面片输送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70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