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均衡卸料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6931.4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1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汉;郭小梅;施超;高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P1/42 | 分类号: | B60P1/42;B60K2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衡 卸料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均衡卸料的运输车。
背景技术
运输车在日常的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自卸式运输车大多均为通过车厢前端底部的液压机构撑起厢体,车厢倾斜后通过重力作用开启车厢后挡板进行卸料;但在实际施工中,倾卸后的物料往往需要人为铲至下一工序所需的工位,不仅工作量巨大,费时费力,而且不能达到均衡供料,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衡卸料运输车,该运输车能够将所载物料均衡的卸在所需地点,省去了后续人工供料,省时省力而且供料均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均衡卸料运输车,它至少包括车本体以及车本体后方的车厢,其特征是:车厢的后挡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的夹角内侧布置有螺旋搅刀,螺旋搅刀其中一端对应的车厢侧板处向外延伸有下料空间,螺旋搅刀端部轴头支撑在下料空间端部的轴承座上,螺旋搅刀另一端轴头支撑在车厢另一侧侧板的轴承座上,并穿过轴承座延伸至侧板外与被动链轮固定连接,被动链轮通过传动链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的下料空间为横向布置的圆柱体结构,圆柱体一端与车厢侧板固定,另一端圆面中心位置为支撑螺旋搅刀的轴承座,圆柱体下料空间的底部带有下料口。
所述的下料口是可开闭的挡板。
所述的车厢的后挡板为不可启闭的固定结构。
所述的螺旋搅刀的外缘与车厢后挡板及底板之间的距离均为5-20mm,螺旋搅刀的螺距及直径则为150-300mm。
所述的驱动机构是运输车的发动机,发动机的输出端固定有发动机皮带轮,发动机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与位于运输车后桥处的后桥皮带轮传动连接,后桥皮带轮同轴布置有小直径皮带轮,小直径皮带轮与变速皮带轮传动连接,变速皮带轮的中部通孔处与传动销轴的内轴固定连接,传动销轴的内轴套接与厢体底部固定连接的轴承座内,传动销轴的内轴端部延伸至厢体侧部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至被动链轮。
所述的驱动机构是驱动电机,将驱动电机布置在车厢下方,驱动电机直接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或与运输车电瓶电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至被动链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均衡卸料运输车由于在车厢的后挡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的夹角内侧布置了螺旋搅刀,因此物料接触到转动的螺旋搅刀后,能够沿转动方向运动,最终由车厢侧部下料空间的下料口排出,均匀的下落至进料输送带上,进行均衡卸料;驱动机构可有发动机或驱动电机等多种选择,当选择发动机作为驱动机构时,传动销轴既作为液压机构撑起运输车厢体时的转轴,又作为将发动机传递过来的动力由车体后桥中部传导至车厢侧部的传动轴,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车厢结构的后视图;
图中:1、车厢;2、被动链轮;3、螺旋搅刀;4、传动链;5、传动销轴;6、变速皮带轮;7、车后轮;8、后桥皮带轮;9、传动皮带;10、发动机皮带轮;11、发动机;12、后挡板;13、下料空间;14、下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的本均衡卸料运输车结构示意图所示,它至少包括车本体以及车本体后方的车厢1,其中车厢1的后挡板12与底板之间形成的夹角内侧布置有螺旋搅刀3,螺旋搅刀3其中一端对应的车厢1侧板处向外延伸有下料空间13,见图2,螺旋搅刀3端部轴头支撑在下料空间13端部的轴承座上,螺旋搅刀3另一端轴头支撑在车厢1另一侧侧板的轴承座上,并穿过轴承座延伸至侧板外与被动链轮2固定连接,被动链轮2通过传动链4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下料空间13为横向布置的圆柱体结构,圆柱体一端与车厢1侧板固定,另一端圆面中心位置为支撑螺旋搅刀3的轴承座,圆柱体下料空间13的底部带有下料口14,下料口14有可开闭的挡板,运输过程关闭挡板防止物料流失,卸料过程中打开挡板进行卸料。
车厢1的后挡板12为不可启闭的固定结构。
螺旋搅刀3的外缘与车厢1后挡板12及底板之间的距离均为5-20mm,螺旋搅刀3的螺距及直径则为150-300mm,可根据所运无聊的粒径选择合适的螺旋搅刀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未经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69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整的汽车尾灯支架
- 下一篇:一种翻转货箱锁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