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盖帽的铝底片及包括该铝底片的电池盖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3457.1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文;何益文;刘国壮;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齐文剑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盖帽 底片 包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盖帽的铝底片及包括该铝底片的锂电池盖帽。
背景技术
参照图1,现有的电池盖帽的铝底片通常在铝底片的中间开设两个圆形通气孔1,主要是起到提高电池安全的作用。即:当电池内压增大时,气流(内压)可以通过通气孔1,将盖帽内的CID铝片挤压变形(向上凸起),从而将CID铝片中间的焊点拉断,形成电池断路,从而防止电池内压继续增大而出现的安全问题。但是,此种结构的铝底片在电池焊接时,由于铝底片上有圆形通孔1,操作时必须要进行纠偏,确保盖帽的铝底片与电池内部极耳能良好焊接,增加焊接工序的作业难度,影响生产效率;如果不进行纠偏,那么焊接时很容易焊到通气孔边,直接造成虚焊,从而导致较多的返工,同时,在扣盖帽工序如果未能检出虚焊时,盖帽扣上以后,虚焊的极耳容易与电池的钢壳壁接触,造成电池短路不良,增加电池的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安全的电池盖帽的铝底片及包括该铝底片的电池盖帽。该电池盖帽的铝底在焊接极耳时不需要进行纠偏,就能将铝底片与电池内部极耳能良好焊接,降低焊接工序的作业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盖帽的铝底片,该铝底片为圆形结构,其中间形成有一个圆形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相对铝底片的上表面凸出;并且在铝底片的周围均匀地开设有若干半圆形缺口,该半圆形缺口与焊接部之间的距离与该铝底片的半径之比的比值范围为3:5至4: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缺口与焊接部之间的距离的范围值为:大于2.5毫米并且小于等于4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缺口与焊接部之间的距离为3毫米,误差范围为±0.1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缺口的数量为4至8个。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电池盖帽,包括盖体、设置在盖体内的CID铝片、与CID铝片焊接的铝底片,所述铝底片为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帽用的铝底片;所述铝底片设置于盖体的底端,所述CID铝片设置于所述铝底片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CID铝片的中间形成有第二焊接部,该第二焊接部相对其下表面凸出,并在其上表面形成第二凹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CID铝片的第二焊接部与铝底片的第一焊接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CID铝片与铝底片之间形成有一间隙,所述间隙形成在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的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铝底片的周围开设若干半圆缺口,且所述半圆形缺口与焊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2.5毫米,半圆形缺口与焊接部之间的距离与该铝底片的半径之比的比值范围为3:5至4:5之间,包括此种结构的铝底片的盖帽,能在在保证电池内的气流正常从缺口进入到间隙内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防电池焊接的虚焊现象,提高了生产现场的工作效率,消除因极耳与盖帽铝底片间的虚焊而造成的极耳与电池内钢壳内壁接触造成短路的安全隐患,保证电池的安全。
同时,极大的降低了电池的内短路不良比例,减少电池的焊接返工率,增强了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升了电池的竞争力,增强了市场效益,提升了企业形象。 减少电池的焊接返工,减少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员工的士气。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述铝底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池盖帽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铝底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铝底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铝底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盖帽,包括盖体10、设置盖体10底端的铝底片20、以及与铝底片20焊接的CID铝片30,所述CID铝片30设置于所述盖体10内,并位于所述铝底片20的上方。所述盖体10为圆形结构,内部形成一圆形的容置空间11。所述CID铝片30固定的安装在容置空间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34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的接线端子
- 下一篇:利用建筑物顶部女儿墙固定光伏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