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臂架系统及高空作业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8061.8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石鹏飞;吴攀攀;邓集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4 | 分类号: | B66F11/04;B66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高空作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臂架系统;另外,还涉及具有该臂架系统的高空作业车。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车是一种设有工作平台的特种车辆,广泛用于建筑、石化、机场、工厂、住宅等场所,从事消防、抢险救灾、施工、安装、维护等工作。
高空作业车上通常设置有臂架系统,臂架系统活动设置于高空作业车的车架上;如图1所示,臂架系统通常包括伸缩臂组21和拐臂20,伸缩臂组21通常包括多个伸缩臂节;拐臂20一般安装在伸缩臂组21的最后一节伸缩臂节的端部,用于连接伸缩臂组21与工作平台22。高空作业车在行驶状态时,拐臂20连同工作平台22一起折叠在伸缩臂组21的下方,整车高度尺寸需要将拐臂20的截面高度尺寸计算在内。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上路行驶的车辆整车高度不得超过预定高度,随着高空作业车的大型化,很容易出现整车高度超过法律规定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臂架系统,利用该臂架系统,可有效降低高空作业车的整车高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臂架系统,包括伸缩臂组和拐臂,所述伸缩臂组和拐臂之间设有平面连杆机构,所述平面连杆机构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所述平面连杆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拐臂在折叠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转换。
优选地,所述平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伸缩油缸及第二伸缩油缸;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伸缩臂组的末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一端与伸缩臂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拐臂与第二连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拐臂与第二连杆铰接,且所述拐臂和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变幅油缸。
优选地,在伸展状态,所述拐臂的中心线与所述伸缩臂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第二伸缩油缸与第一连杆的铰接点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平面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三伸缩油缸;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伸缩臂组和第五连杆连接,所述伸缩臂组、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拐臂与第五连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拐臂与第五连杆铰接,且所述拐臂和第五连杆之间设置有变幅油缸。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臂架系统,包括伸缩臂组、拐臂和平面连杆机构,通过在伸缩臂组和拐臂之间设置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连杆机构,在折叠状态时,可将拐臂转换至伸缩臂组的侧面,这样即可降低或避免拐臂占用高度方向的空间。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平面连杆机构,在折叠状态时拐臂置于伸缩臂组的侧面,在伸展状态时,拐臂的中心线与伸缩臂组位于同一竖直面;这样,既可降低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所占的高度空间,又可降低臂架系统在伸展状态时拐臂给伸缩臂组带来的偏载,从而延长整个臂架系统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空作业车,设置有移动底盘,所述移动底盘上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空作业车,通过设置上述臂架系统,可有效降低它在行驶状态(此时,臂架系统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高度,从而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臂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臂架系统在折叠状态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2b为图2a俯视图;
图3a为图2a所示的臂架系统在转换过程中的正面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俯视图;
图4a为图2a所示的臂架系统在伸展状态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臂架系统在转换过程中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中:20、拐臂 21、伸缩臂组 22、工作平台
图2a至图5中:1、伸缩臂组 2、第一连杆 3、第二连杆 4、拐臂
5、工作平台 6、第一伸缩油缸 7、第二伸缩油缸 8、变幅油缸
9、第三连杆 10、第四连杆 11、第五连杆 12、第三伸缩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80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影型显示装置
- 下一篇:具有指示标记的免疫诊断试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