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矩放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3920.4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侯培红;宾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放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矩放大机构。
背景技术
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动的力,在物理学中就是力矩的大小,等于力和力臂的乘积。
对于转轴驱动的设备,由于物体的转动是通过转轴处驱动的,受力点在转轴处,因此力臂非常小,造成绕轴转动的物体需要较大的驱动力才能工作,只能通过增加驱动力来实现,这样既增加了运行成本也增加了驱动装置的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扭矩放大机构,用以解决目前的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扭矩放大机构,包括电机、电机驱动的传动轴、同步传动装置、工作轴和连接传动轴与工作轴的轴距固定装置,所示同步传动装置包括套设在传动轴上与之联动的第一同步带轮、套设在工作轴上与之联动的第二同步带轮和套设在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上的同步带或者链条,所述传动轴位置固定,所述工作轴绕传动轴转动实现扭转。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通过同步带传动驱动工作轴绕传动轴转动,该机构使原位于传动轴上的受力点转移到了工作轴上,增加了力臂进而放大了扭矩。
进一步,所述同步传动装置的传动比为1:1。
进一步,所述轴距固定装置为摇臂和/或齿轮机构。
进一步,所述摇臂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一端的传动轴孔和设置在本体另一端的工作轴孔,所述传动轴孔套设在传动轴上,所述工作轴固定在工作轴孔内。随着传动轴转动,将动力传至工作轴,摇臂以传动轴为轴心随工作轴做向心运动。
进一步,所述传动轴孔与传动轴之间设置棘轮装置。棘轮装置可以防止摇臂逆向运动,提供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棘轮装置包括固定在传动轴上的棘轮、设置传动轴孔上的棘爪和连接棘爪的离合拨动杆,所述离合拨动杆带动棘爪转动。工作轴扭转时,棘轮若逆方向转动,则被棘爪卡死,当工作完毕需要复位时,仅需拨动离合拨动杆解除棘爪卡死位置即可反向转回。
进一步,所述齿轮机构包括导向齿轮和与导向齿轮啮合的固定齿轮,所述导向齿轮套设在工作轴上并与之联动,所述固定齿轮固定不动。齿轮机构不仅可以固定轴心还可以辅助扭转运动,通过末端增力增加了扭矩。
进一步,所述工作轴的输出端偏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同步带,将传动轴的受力点外移到了工作轴,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力臂从而实现扭矩放大的效果,啮合齿轮传动更是进一步辅助增加了扭矩,实现了末端轻松拨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棘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传动轴,2-工作轴,21-输出端;
31-第一同步带轮,32-同步带,33-第二同步带轮;
41-本体,42-传动轴孔,43-工作轴孔;
51-棘轮,52-棘爪,53-离合拨动杆;
61-导向齿轮,62-固定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扭矩放大机构包括电机(图中未示)、电机驱动的传动轴1、同步传动装置、工作轴2和轴距固定装置,所述同步传动装置的传动比为1:1,所述工作轴2的输出端21偏心。
所述同步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同步带轮31、第二同步带轮33和套设在第一同步带轮31与第二同步带轮33上的同步带32。
所述轴距固定装置包括分设在同步传动装置两侧的摇臂和齿轮机构。
所述摇臂包括本体41、设置在本体41一端的传动轴孔42、设置在本体41另一端的工作轴孔43和设置在传动轴孔42和传动轴1之间的棘轮装置。
如图2所示,所述棘轮装置包括固定在传动轴1上的棘轮51、设置传动轴孔42上的棘爪52和连接棘爪52的离合拨动杆53,所述离合拨动杆53带动棘爪52转动。
所述齿轮机构包括导向齿轮61和与导向齿轮61啮合的固定齿轮62。
如图1所示,扭矩放大机构各部件的连接和运动关系如下:传动轴1上依次套设固定齿轮62、第一同步带轮31和传动轴孔42,所述第一同步带轮31与传动轴1固定连接,随着传动轴1的转动而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39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