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同轴谐振滤波器的谐振腔和同轴谐振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3741.0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7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寅;吴昉;史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络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7/04 | 分类号: | H01P7/04;H01P1/2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同轴 谐振 滤波器 谐振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同轴谐振滤波器的谐振腔和同轴谐振滤波器。
背景技术
微波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成熟使得滤除杂波尤为重要。
在移动通信网络普及发展的今天,各种微波移动通信网络所用频带范围接近,相互容易造成干扰。如,GSM网络所用频率与GSMI网络频率接近,双方的系统若有故障造成频率偏差,极易造成网络串线或掉线等故障。高品质的微波滤波器对保证无线通讯网络健康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谐振腔和同轴谐振滤波器,使用该谐振腔的同轴谐振滤波器具有带内插损低,通带陡度高及高Q值的优点。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一种用于同轴谐振滤波器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均为50毫米、腔体内的外导柱的高度为45毫米、外径为16毫米、内径为14毫米,设于外导柱内的内导柱的直径为6毫米至10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导柱伸入外导柱的深度是可调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导柱与所述谐振腔的腔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导柱为螺栓,内导柱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盖板上。
一种同轴谐振滤波器,包括多个谐振腔,所述谐振腔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均为50毫米、腔体内的外导柱的高度为45毫米、外径为16毫米、内径为14毫米,设于外导柱内的内导柱的直径为6毫米至10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包括八个谐振腔,分别为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第四谐振腔、第五谐振腔、第六谐振腔、第七谐振腔、第八谐振腔,所述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第四谐振腔、第五谐振腔、第六谐振腔、第七谐振腔、第八谐振腔依次通过窗口相连通并排成2*4的阵列,所述第一谐振腔与第四谐振腔通过窗口直接相连通,所述第五谐振腔与第八谐振腔通过窗口直接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谐振腔、外导柱和盖板均由金属铝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谐振腔、内导柱、外导柱和盖板的外表面均镀有银或银合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轴谐振滤波器还包括设于通道的至少二个谐振腔的交汇处产生传输零点的调节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形状为U形。
上述谐振腔和同轴谐振滤波器根据电磁传输理论进行设计,由电磁仿真及实际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使用该谐振腔的同轴谐振滤波器具有带内插损低,通带陡度高及高Q值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同轴谐振滤波器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同轴谐振滤波器的其中一个谐振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同轴谐振滤波器信号通过时测试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与图2,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同轴谐振滤波器100。该同轴谐振滤波器100包括八个谐振腔。信号传输腔体110通过连接器120及连接线121与外部微波电路相连,用来传输并过滤信号。
通道的八个谐振腔分别为第一谐振腔131、第二谐振腔132、第三谐振腔133、第四谐振腔134、第五谐振腔135、第六谐振腔136、第七谐振腔137、第八谐振腔138。第一谐振腔131、第二谐振腔132、第三谐振腔133、第四谐振腔134、第五谐振腔135、第六谐振腔136、第七谐振腔137、第八谐振腔138依次通过金属壁上的窗口相连通并排成2*4的阵列。第一谐振腔131与第四谐振腔134 直接相连通,第五谐振腔135与第八谐振腔138直接相连通。它们的公用壁上开设有起连通作用的槽,其中槽的宽度由谐振腔体之间的耦合强度决定,耦合强度越强,则槽的宽度越大。这样,第一谐振腔131与第四谐振腔134之间的交叉耦合就会较好。同理,第五谐振腔135与第八谐振腔138之间的交叉耦合就会较好。谐振腔中的耦合强度还可由设在腔体间窗口处的螺杆深入窗口的位置调节。
该同轴谐振滤波器100一共使用了8个谐振腔,这8个谐振腔形成2*4矩阵布局,产生了足够的传输零点,能够满足设计需要。因为该同轴谐振滤波器使用的谐振腔数目较少且布局合理,所以该同轴谐振滤波器的体积较小。较多的传输零点,也使该同轴谐振滤波器100实现了高选择性,同时可以起到减少谐振级数、减小插入损耗的作用。当然,本发明不限定各个谐振腔的具体位置,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可以适当调整谐振腔的位置,其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络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络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37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短波宽带亚中馈天线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气体增湿器